全程導醫網 徐州心理頻道:多年來,人們一直靠藥物治療兒童多動癥,近年來相關藥物又被用來治療兒童“學習障礙”。但徐州市東方醫院專家魏賢玉向廣大家長提出建議———
用藥:“老實”之后代價高
當兒童學習障礙越來越引起教育部門和家長重視之時,一向用于治療兒童多動癥的藥物又用在了有學習障礙孩子的身上,只是給做法找了一個說詞:“因為多動,所以影響學習。”把治療多動癥和治療學習障礙混為一談。這樣做效果如何呢?
使用了那些具有副作用的藥物之后,給醫生的感覺是孩子“蔫”了,這是藥物對神經抑制所起到的作用,似乎是有了效果,多動的孩子“老實”了,但是,停藥之后———盡管是逐漸的停止———用藥的孩子會突然出現反彈,原來多動的情況更為加劇。不僅如此,用藥造成代謝緩慢,所以用過藥的孩子一年之內身高和體重的發展會受到抑制。可見,這種藥物傷害的,不僅僅是孩子的腦發育。這種神經抑制類藥物,是屬于被嚴格控制范疇的,但是,令人震驚的是,一些醫療機構的宣傳上,只表述此類藥物是用于多動癥狀嚴重的兒童,而沒有說明是用于有相關的神經方面疾病的兒童。再瀏覽一下網站,就更是令人心驚,“把學業補缺、心理咨詢和藥物治療三者相結合的治療”、“智力落后(學習障礙)和藥物治療問題”……從這些相關說法中仍找不到兒童究竟在什么嚴重的疾病狀態下,方可使用“神經抑制類藥物”。
比用藥好的“招兒”有得是
國際上一般不用藥自從兒童“多動癥”一詞引入中國,20多年來,以藥物治療多動癥一直延續,近年相關藥物又被一些地區用于治療有“學習障礙”的兒童。調節腦功能、大腦功能的培養,即神經心理的矯治,國際上一般是不用藥的。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有腦病的,比如有癲癇病的患者,必須給藥,或者有很嚴重的多動癥,行為上有沖動、難以控制的過激行為,在有學習障礙的同時,伴有神經或精神系統疾病的,可以給藥,而單純的學習障礙,則很少通過藥物進行治療。
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王曙光指出,學習障礙是認知上的問題,造成這種認知障礙的原因是腦的發育上的問題,藥物可以對行為問題產生一定的干預作用,但是對認知問題的矯正,最好的方法是非藥物性的訓練,也就是說,培育大腦功能,矯治神經心理,解除學習障礙,不是以藥物,而是以訓練來完成。做游戲就能治好病發育不同,導致表現的不同,接受訓練的方面也就有所不同。一個閱讀上有明顯障礙的孩子,經過對他進行腦功能的測定之后發現,他的大腦數字記憶空間只有4個,而正常兒童應該是7個到9個,通過訓練,擴大了其大腦的“內存”。徐州市東方醫院心理專家王曙光告訴我們,訓練可以刺激和加速其腦功能某一方面的發育,強化某一方面的功能。具體的訓練方法是,讓接受訓練者坐在電腦前面,操作專業的“游戲”軟件,以“游戲”利用人的視覺通路的特點,選擇性刺激腦功能,使其發育,通過孩子動手操作,選擇性地到達其左腦和右腦,用這一過程刺激沒有得到很好發育的大腦功能。這種訓練可以加速和強化某一方面的發育,使其左腦更像左腦,右腦更像右腦,促進兩側大腦,即全腦的協調活動。腦的功能及發育,是完全可以訓練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