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青少年時期是開始產生自我意識,追求自我價值,形成自我調控能力的時期,這個時間是人一生中的黃金時期,也是最危險、最脆弱的時期。此時,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巨大壓力使他們很難體驗到成就感和價值感。網絡憑其自身的自由性、挑戰性、虛擬性,迎合青少年的心理,客觀上成為他們逃避現實、尋找自我的手段。但由于缺乏判斷力和自控力,容易患上“網絡成癮癥”。網絡成癮對中學生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損害身體健康。中學生正處在長身體的時期,長時間僵坐在電腦前缺乏適當的鍛煉,會引起他們視力下降、精神疲憊,嚴重影響生長發育。經常上網的青少年會造成左腦發育不良,語言表達力下降,甚至思維混亂。
(2)人格異化,影響社會交往。過多使用互聯網會導致孤獨和抑郁的增加,并會導致社會卷入的減少與心理幸福感降低。研究表明,有網絡成癮傾向的個體常常是孤獨的和抑郁的。沉緬于網絡游戲的中學生,往往過度依賴于網絡的虛擬世界而不能面對現實世界,而且長時間進行網絡游戲,其虛幻的情節和俠義精神容易誤導中學生,產生價值偏頗,淡化他們在現實社會的社會規范和道德約束,社交面變窄,人際關系冷漠,與真實的人際關系隔絕。
(3)引起角色混亂,誘發犯罪行為:網絡游戲給了中學生扮演各種各樣角色的機會,同時也為中學生的角色混亂埋下隱患。網絡游戲大多以“攻擊、戰斗、競爭”為主要成分,長期玩賽車、砍殺、爆破、槍戰等游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容易使游戲者模糊道德認知,迷失了自我,以至不能理性地行使現實社會中的角色。他們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這種錯誤觀點,便會不擇手段,欺詐、偷盜甚至對他人施暴。目前,因為玩電子游戲而引發的道德失范、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的問題正逐漸增多,網絡中的暴力色彩極易觸及中學生內心深處的攻擊本能。當他們在現實生活里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多解決時,往往馬上想到游戲里的暴力手段。
(4)阻礙學業的完成。根據個人調查發現:在我校退學、試讀和留級的學生中,約有80%是因各種類型的網絡依賴而延誤了正常的學習,荒廢了學業;58%的學生網絡的過度使用導致學習興趣減弱,成績下滑,并使逃課現象日益增多。究其原因網上信息過于雜亂無章,而且與學校課程和教材毫不相干,無助于學生在標準化測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不難得出結論:網絡的過度使用侵占了學習時間,削弱了學習興趣,破壞了學習習慣,降低了學習效率,從而影響了學習成績。
(5)淡化道德約束,在網絡上肆意漫罵和攻擊。中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在上網的時候,面對網絡這一“沒有政府、沒有警察、沒有軍隊、沒出等級、沒有貴賤、沒有岐視”的“世外桃源”,他們不能很好地做到“慎獨”,不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在網上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顧任何后果。不少中學生將網絡當作發泄自己不滿的窗口,肆意漫罵,什么不文明的話都敢說毫無自律意識。
因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絕不能“因噎廢食”應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盡可能地將不良影響降到最低,學校家庭甚至包括網吧,都應該加強對青少年利用網絡的引導和監督,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網絡的監測和監管,并推進網絡法治化管理,盡可能豐富青少年的網外話題活動,讓其感受外界的美好,而不沉溺于網絡。
總之,這是一項長期、復雜的工作,需要全社會和各個層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協作。加強網絡立法、凈化網絡環境、深化教育改革、凈化社會風氣,讓全社會都行動起來,還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青少年使用網絡,有害的一方面,主要是精力的分配。一方面,上網占用了青少年學習、休息的部分時間,造成青少年用戶學習壓力大、時間分配緊張等情況;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用戶由于深陷網絡的虛擬世界,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如上課、睡眠等,也常常想著網上空間,造成了精神不集中等情況。除在精力方面,在身體健康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集中表現在視力大幅下降。
但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要因人而異,但大多數青少年網民都認為弊大于利。現象表明,通常在這個年齡段的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越長的,通常受到的危害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