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天使風采:醫生是手持生命橄欖枝的天使,手握“利器”向病魔與死神挑戰,不斷攀登治愈疾病的高峰,創造一個個生命的奇跡。也許途中會有崎嶇彎路,荊棘坎坷,但只要堅持不懈,就會離救治成功越來越近。
做醫生不易,做女醫生更不易,因為要有一顆堅強的心和敢于挑戰的勇氣。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副教授李慶玲就是一名在醫學道路上不斷攀登的巾幗奮斗者。
從事呼吸科工作27年,她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待患者如親人,以嚴謹細致、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開拓進取,扎根臨床一線,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并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由于業務突出、醫術精湛,李慶玲被評為“一院重點人才”,獲得首屆“一院名醫”稱號,并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科主任、優秀科研帶教工作者等稱號。擔任江蘇省醫學會呼吸分會肺血管病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呼吸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徐州醫學會呼吸分會副主任委員,徐州市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徐州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和醫療損害鑒定專家庫成員。她與時代同行,科研創新步履不停,承擔省市級課題多項,發表論文20余篇。她不斷拓展新業務新技術,在一次次成功救治急危重癥患者、挽救家庭中獲得無比堅定的前行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促使她不斷充實自己的業務技能,為患者的生命保駕護航。
仁心仁術解患憂思 醫德雙馨情暖人心
“病家求醫,寄以生死。”李慶玲說,作為醫護人員,就應該恪守職業道德,時刻為病人著想。多年來,李慶玲憑著對醫療事業執著的追求,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從檢查到治療,處處為病人著想,努力給患者提供適宜的治療,贏得患者的贊譽與一致好評。
用心“偵察”蛛絲馬跡,爭分奪秒搶救病患。李慶玲平時閱讀醫學書籍比較“廣博”,除了本專業外,還會潛心學習交叉學科、相近學科的知識。她說,來院的病人是有個體差異性的,人體機能復雜多變,疾病表現只是其中的一面,千萬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謹防疾病“聲東擊西” ,容易漏診、誤診。只有全面系統分析、認真鑒別、明確診斷,治療才能有的放矢,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診治。她坐診時,常遇到因輾轉求醫未果而痛苦無奈的患者。李慶玲總會耐心地詢問患者的相關疾病信息、癥狀特點等,從蛛絲馬跡中尋找病因。其中,不少慢性咳嗽患者,多家醫院就診后療效不佳,經過李主任仔細詢問,發現患者有反酸、噯氣等癥狀,給予抗反流治療后病情得到緩解,解除了患者長久的“難愈之痛”。看到患者康復時的笑容,聽到患者感謝的話語,李慶玲說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有時,門診也會險象叢生。有一次診室來了一位30歲小伙子小王,自述胸悶2天,且1天前心電圖、心肌酶檢查結果正常,似乎并不嚴重。李慶玲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經仔細問診及檢查后初步診斷為心絞痛,有發生心梗的可能,建議其留院觀察。果不其然,半小時后患者再次出現胸悶,并出現胸痛劇烈、面色蒼白、渾身大汗等癥狀,立即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約8分鐘后,患者胸痛、胸悶癥狀有所好轉。胸痛中心立即開通綠色通道,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示心臟冠狀動脈右主干嚴重狹窄,經介入治療置入支架后癥狀迅速緩解,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這類患者早期癥狀不典型,如果不及時發現后果不堪設想。還有很多慢性咳嗽的患者,經過李慶玲仔細詢問、詳細地篩查,發現了咳嗽變異性哮喘、鼻后滴流綜合征、支氣管結核等潛在病因,這樣成功救治的案例還有很多,都歸于她平時診療的點滴積累,接診時的細心、耐心。曾經有一位老患者親手書寫文章贊譽李主任為“十心大夫”,即“愛心、耐心、細心、貼心、暖心……”,簡單的話語,承載的卻是患者的感激與信任。
平時工作中,李慶玲總是心系患者,如果患者病情不穩定,即便不值班,她也會特意跑來醫院了解病情進展,以便隨時調整診療方案。她說,危重癥救治必須爭分奪秒,早一分鐘,患者就多一份希望。她還經常給科室的年輕醫生強調,床邊仔細觀察是判斷病情的基礎,要多詢問、多檢查、多思考,她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激勵年輕一代在臨床一線不斷前行。
家訪延伸醫療服務 用責任促醫患和諧
高齡孤寡患者久病不愈,精心救治助其康復。92歲的王大媽無兒無女,多年來一直由侄媳照顧她的生活。因反復肺部感染,診斷為老年難治性肺炎,在幾家醫院都住過院,治療效果不佳。一天深夜王大媽因發熱、氣喘加重、呼吸困難來徐州一院急診就診,李慶玲急會診后,將王大媽收入院,給予抗炎、化痰等對癥治療。老人住院期間,李慶玲常常在病床前向老人耐心解釋治療的過程、注意事項,開導、鼓勵老人。經過李慶玲及科內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王大媽入院20多天病情穩定后出院。“半年來幾家醫院沒能看好的病,在李主任這照顧了20多天就恢復了。李主任不僅醫術好,人也好,對病人認真負責,讓她看病俺放心。”老人的侄媳感慨萬千。
在后期復查時,考慮老人年紀大,來院不方便,李慶玲忙完日常工作后到老人家中進行家訪延續醫療服務,看到老人精神、飲食好,面色較前紅潤,心里很欣慰。之后,為了促進王大媽身心健康,李慶玲多次電話隨訪詢問王大媽的身體情況,同時給予個性化指導,這讓患者及家屬非常感動,用愛與責任澆灌醫患和諧花。
勇擔使命踐初心 抗擊疫情顯擔當
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大批的病人涌向醫院,李慶玲更是日夜忙碌在救死扶傷第一線,盡其所能救治每一位患者。當時全院各個科室都在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需要呼吸專業專家指導,也是科室會診任務最重的時刻。看著大家忙碌她也心急,在忙完諸多特邀會診之余,李慶玲還盡量幫助科里醫生分擔壓力,常常搶著會診單就跑過去了,自己卻經常忙得來不及吃午飯,中午連軸轉,晚上八九點下班成為了常態。李慶玲在醫院里還是第一批被感染的,但為了病人,她周日依然堅持坐診,雖然渾身乏力、聲音沙啞,卻沒有因病耽誤一天診療工作。她說,那段時間身心極度疲憊,自己的身體也比較柔弱,但是身為醫者,就要踐行使命擔當,要堅守救死扶傷的信念,勇毅前行……看到患者康復了她總是很欣慰,很多患者送來了感謝信、錦旗,李慶玲卻說這是常規工作,感謝認可…人淡如菊的她便是如此。
作為徐州一院年輕的女博士,看到患者康復后的笑顏,是李慶玲最大的快樂。作為一名黨員醫生,她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她說,此生就想做一名能去除病痛的良醫,“愿采靈芝草,去除人間疾”。
記者 | 黃玉梅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