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上旬,隨著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實施“乙類乙管”等措施陸續出臺實施,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市一院黨委向全院黨員干部職工發出倡議,要求提高政治站位,踐行初心使命,全院一盤棋,職工一條心,堅決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各項工作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強化各崗位責任擔當,做到“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降低重癥率,保障對重點人群的及時救治,兜住醫療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線。
12月23日上午,院里組織相關科室主要負責人參會,傳達上級指示精神,通報全院救治工作開展情況。當天,風濕免疫科主任任義樂代表全科向院里發出對重癥新冠患者進行全面收治的請愿書。隨后的幾天,一批批80,90多歲高齡、患有多種心肺功能障礙、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等基礎疾病且有明顯新冠癥狀的患者從急診搶救室轉入4號樓14層的風濕免疫科病區。“我經過短暫考慮研判后,作出向院里申請接管新冠重癥患者的決定。首先社會有災,百姓有難,我們醫生要有擔當,必須當仁不讓、挺身而出;其次,新冠致病機制主要涉及免疫,除了呼吸科、急診、ICU等科室之外,我們科室承擔新冠救治相對來說是專業的;再者,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科室建科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醫院素來重視科室的發展,不遺余力地助力我們人員成長,我們既然有能力,也應該為社會為醫院分擔壓力;最后,我相信我的伙伴們一定會克服一切困難,踐行‘救死扶傷’的醫者使命,在實戰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綜合救治能力,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任義樂堅定地說。
“我對科內的救治實力是充滿信心的,但是對科室醫護人員的身體也是擔憂的。當時我已經感染,我們科的張寶國主任也在感染新冠肺炎后帶病堅守崗位。要說完全沒有顧慮也不現實,畢竟科室的女性醫務工作者較多,她們普遍身形瘦小,我們正值壯年的男同志有時一天下來都吃不消,科里最多時收治20多位高齡重癥患者,壓力可想而知,我真怕她們身體受不了,或者發生什么意外。”任義樂坦陳他對團隊成員的擔心,為此他幾乎每天接近23點才離開病房,一方面進行技術指導,另一方面分攤一線雜活,以減輕當晚獨自值班女性醫務工作者的壓力。夜里還負責聽班,隨喊隨到。
令他欣慰的是,看似柔弱的尚辰、劉佳怡、黃路、苗珍珍等巾幗女醫生,用強大的職業信念和堅定的意志品質,在全面放開后,咬牙堅守在最艱辛的救治前哨,不時還樂觀地安慰著任義樂,“主任,您看您剛開始還‘瞧不起’我們瘦小的,說我們可能第一批就得中招,結果你看,我們還行呀,也沒倒下,現在仍屹立不倒于‘天選打工人’的行列。”
任主任眼中的“小瘦子”、自稱“天選打工人”的尚辰醫生回憶道:“12號科里陸續就有人感染了,放開收治后,每天差不多全科要收治十多個病人,且一半以上是病危病重的,最難時夜班要獨立管理20多個危重癥,白班加班到22點也是常態,有的沒陽的醫生上完一套夜班就被感染了,原來感染的醫生如徐晨、金霄、魏翔宇等身體稍好些,就接替來上班。每天就像接力賽一樣,每個人都必須蓄勢待發,才能保證科室的良性運轉。”
“了解到科里的情況,18號從徐州市傳染病醫院回來就直接到醫院上班了,我當時希望自己不要中招,否則無法緩解科室的人力壓力,24、25號兩天時間,科里就全部住滿了,尤其是跨年夜那天,那個夜班上得驚心動魄,一晚上病區患者狀況百出、險情不斷,血壓低了、心率快了、高熱的、休克的......當時最大的跨年愿望就是熬過2022年那最后一個艱難的夜晚,對于我們醫者來說是一個晚上,對患者來說是一歲,甚至是一輩子,2023年患者的情況可以向好發展。”于佳妮醫生從12月1日外出支援,一直就沒見到家中的孩子,她的丈夫是該院重癥醫學科的一位青年骨干醫生,兩口子把全部精力奉獻給了醫院和患者,兩個孩子在跨年前后相繼發燒,只能由家中老人照料。“說實話,平時我們科接觸疑難危重患者比較多,但一下子同時涌入如此多的高齡危重患者還真是有壓力,每天都要搶救,節奏太緊張了,兩位主任帶病堅持24小時聽班。剛開始高強度、連軸轉、以及身體不適累積產生極度疲憊感和焦慮感,難免有些情緒會冒出來,但有一次去急診,當你看到那么多重癥患者,看著他們憋喘的樣子、痛苦的表情、求生的欲望,一下子你就釋然了,一點都感覺不到累了。”
風濕免疫科全面收治新冠重癥患者后,護理人也肩負著極大的責任和壓力。據該科高鑫護士長介紹,全面放開初期,她攜部分護理人曾前往呼吸與危重癥病區支援,25日,按照院里安排風濕免疫科緊急分科后,高鑫和護理姐妹們返回科室,一直堅守至今。“僅用兩天時間,整個病區就收滿了,我們夜以繼日地負責對病區51位患者進行護理。最難的時候,1個人要當成2個甚至3個人用,不間斷地搶救、輸液、加藥、配藥、觀察患者情況、處理醫囑......有時甚至難分晝夜。像石莉、李欣蓉,蘇起冉、吳文荑,她們每2個人組成一個夜班護理組,每組承擔著連續3個夜班;有位援藏歸來的護理人朱麗,獨自在連班上堅持了3天,有一天本該16點多下班的她,因為臨時的急重癥搶救,她又和姐妹們一同奮戰到當晚20點;還有我們辦公室護士尤佳麗連續上班9天,皆是晚上8點才能下班;像潘攀這樣帶病工作的情況更是數不勝數......醫院和護理部看到了我們的艱難,陸續安排6位護理人加入了我們的隊伍、支援我們的工作。”高鑫回憶道。
護理人吳文荑稱那幾個夜班太難了,“幾乎每個病人都有9點的液體,我們兩個人推著車子分開來打,后面沒打完前面就要拔針。同時還有搶救,病區里經常七八個人同時按鈴,我們只能加快自己的腳步,飛奔在長長的走廊。”
受訪時高鑫一直表達著對護理姐妹主動擔當、挺身而出的感謝,看到連續12個小時值守后身心俱疲的護理姐妹,有好幾個累倒在崗位上,有的強撐著也不給她訴一句苦,她心中百感交集,有說不出的滋味。她表示,看到一個個危重患者在姐妹們的護理關懷下逐步好轉起來,又認為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市一院的每一個診室、每一個病區、每一個救治現場,甚至在很多看不見的角落,不僅有大量男性醫務工作者在堅持、堅守,還有無數的女性醫務工作者,頂住巨大身心層面的壓力,默默無聞地堅守、奉獻于所在的崗位,將對家庭、家人的牽掛深藏在心底,她們綜合運用前沿的救治理念,豐富的專業技能,崇高的醫者情懷,以及女性獨有的高同理心、共情感、縝密度,開展對高危脆弱人群的積極救治,她們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職業誓言,彰顯著新時代女性醫務工作者的社會擔當和精神風貌,切實為民眾筑起了一道生命健康屏障。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