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衛生信息:根據徐州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醫學重點專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工作的意見》(徐政辦發〔2018〕8號),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重點專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加快打造高水平的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徐州市衛計委將以人才引進和培養為著眼點,不斷做大做強臨床醫學專家團隊和醫學臨床重點專科,自2018年起,力爭五年內引進臨床醫學專家團隊20個,全職引進特聘人才100名以上,培養(培育)市級高層次衛生人才和技術骨干100名以上,創建成1-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為做好申報、遴選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范圍
申報單位須為我市主城區三級醫療機構、市級衛生機構。申報項目必須是本單位、本地區重點發展的學(專)科或重點培養的人才,所有參與項目依托單位必須承諾并落實建設和培養經費,并接受統一管理、考核評估工作。申報評審工作每年進行一次。
二、申報條件
(一)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培育單位申報條件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培育對象遴選3-5個,培育期5年,每年給予50萬元的創建培育引導資金,培育對象所在單位按1:3安排配套資金,用于科研課題、技術引進、設備購置、進修學習等。成功創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由市財政一次性給予750萬元以獎代補資金。其申報條件為:
1、專科醫學科技水平處于省內領先,達到國內先進,并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且必須是省級臨床重點專科,
2、近10年有排名第一的省級科技獎勵或市級科技成果一等獎一項以上。
3、近3年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或省科技計劃項目1項以上。
4、學科帶頭人55周歲以下,正高、碩導,在省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擔任過省級學會主委、副主委、市級學會主委或省級期刊副主編以上學術職務。
5、科室有詳細的發展規劃及具體實施計劃,人員梯隊結構合理,人員素質好,80%以上人員應為同一領域、同一專業。
6、核定床位不低于50張,業務用房建筑面積不低于3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不低于500萬元。
7、近3年住院患者中疑難危重復雜疾病比例大于50%,或四級手術占本專科手術總數大于50%。
(二)臨床醫學專家團隊申報條件
臨床醫學專家團隊分A 、B 、C三類,分別給予總額15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的專項資助,其申報條件為:
1、申報單位須為我市主城區在徐三級醫療機構;引進團隊相關的學科基礎良好,具備學科建設發展的人才隊伍和保障團隊順利開展工作的必要場所、設施和設備;并能為引進團隊配備學術帶頭人(醫、教、研、護),確定一名副高級職稱以上的人員作為引進團隊帶頭人助理,負責引進團隊的日常事務,統籌協調引進團隊合作的相關事宜。
2、申報引進的A 類臨床醫學專家團隊的學科帶頭人學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團隊專科排名全國前十位。B 類臨床醫學專家團隊的學科帶頭人學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有中華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及以上任職(含候任),其團隊專科排名全國前二十位。C類臨床醫學專家團隊的學科帶頭人學術水平達到省內領先水平,有省級醫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及以上任職(含候任),其團隊專科排名全國前三十位。專科排名參考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管理研究所發布的年度排行榜。
3、團隊一般由1名學科帶頭人和至少3名核心成員組成。核心成員是指團隊中承擔主要臨床、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引進成員,不包括引進單位為團隊提供的配套人員。核心成員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及正高職稱;
4、團隊成員應保持穩定,團隊帶頭人每年在徐累計工作時間不少于1個月,其他核心成員每年每人累計在徐工作時間須在4個月以上。
5、團隊須有明確的主攻方向和發展目標,符合我市醫療衛生發展需要,掌握的核心醫療技術成果為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或填補國際、國內空白。學術水平在本領域內具有明顯優勢,已取得突出成績或具有明顯的創新潛力。
6.申報的“臨床醫學專家團隊”學科類別原則上需符合我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中需重點加強的領域和學科方向,每個醫院每年申報團隊數量不超過3個。
(三)柔性引進高層次衛生人才的條件
鼓勵醫療衛生單位在不改變人才與原單位人事關系的前提下,以契約管理為基礎,以臨床指導、科研合作、培訓咨詢等形式柔性引進人才。根據用人單位與引進人才簽訂的協議,按實際支付勞動報酬的30%對用人單位予以補助,單個人才不超過10萬元,同一單位每年補助總額不超過100萬元。其申報條件為:
1、引進的人才必須是符合下列條件之一:①三甲醫院或省級以上公共衛生單位工作的省級以上重點學(專)科帶頭;②擔任省級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以上職務;③在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任相當于教授(國外可放寬到副教授級)職務,國外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應有所在國醫師執照。
2、用人單位須與引進的衛生高層次人才簽訂以提升人才與學科建設為主、目標任務可量化、易考核的協議,且人才每年在徐工作時間不少于30個工作日。
(四)全職引進特騁人才的條件
全職引進的特聘人才在履行公開招騁相關程序的基礎上,經有關部門核準,設立特聘崗位,辦理錄用、用編、調動等手續。可不受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限制;特聘人才可采用一人一議的協議工資,經主管部門審核及人社、財政部門批準后執行,協議薪酬工資不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A類、B類、C類特聘人才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20萬元安家補貼。其申報條件為:
A類:省級以上重點人才。應具有博士學位、正高級職稱,一般不超過55周歲。熟練掌握本專業前沿核心技術,近五年主持過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或有重大影響的科研項目,且取得過以下業績之一: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勵(前5位),或省部級科學技術一等獎(前3位),或省部級科學技術二等獎(前2位);省級重點學(專)科帶頭人,省級醫學或公共衛生領域重點人才;擔任省級以上醫學會、中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預防醫學會等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以上職務(含候任);近五年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含一類國家級中醫雜志)或國外有較大影響的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6篇以上(其中被SCI收錄3篇以上,影響因子6分以上)。
B類:地市級重點人才。應具有碩士以上學位、副高級以上職稱,一般不超過45周歲。掌握本專業前沿核心技術,近五年主持過地市級以上的科研課題2項以上,且取得過以下業績之一:作為主要研究人員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前5位),或地市級科學技術二等獎(前3位),或市廳級科研項目主要負責人(前2位);地市級醫學或公共衛生領域重點人才,地市級重點學(專)科帶頭人;擔任地市級以上醫學會、中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預防醫學會等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以上職務(含候任);近五年作為第一作者在國內核心期刊(含一類國家級中醫雜志)或國外有影響的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4篇以上(其中被SCI收錄2篇以上,影響因子4分以上)。
C類:地市級青年人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或中級以上職稱,一般不超過40周歲。掌握本專業前沿技術,有獨立解決本專業問題的經驗及從事一定水平科學研究的能力,且取得過以下業績之一:參與地市級科研課題1項以上(前3位),或獲得地市級科學技術三等獎以上(前3位),或地市級醫學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以上(前3位);地市級醫學或公共衛生領域青年人才;擔任地市級醫學會、中醫學會、中西醫結合學會、預防醫學會等專業委員會委員。
(五)臨床技術骨干研修計劃的條件
每年選拔一批臨床技術骨干到國內外名校名院名所名科研修一年,根據培訓合同,市財政一次性給予每人每年不超過10萬元的資助。其申報條件為:
1、臨床技術骨干研修計劃采用“導師制”,導師可以為1-2名,正高職稱,其中1人至少為省級專業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指導培訓對象,年齡原則上不超過60歲,其從事的專業方向特色突出、優勢明顯,掌握本專業最前沿核心技術且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2、臨床技術骨干年齡在45周歲以下,具有碩士學位和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對本專業基礎知識及實踐技能有較深厚的基礎,具有發展潛能,能承擔本學科的醫療、科研、教學工作。已列入省“科教強衛”工程和我市“六個一”工程培養對象的不再列入選抜對象。
3、選送單位與導師所在單位須簽訂培訓合同,明確導師、培養對象、培養目標、經費結算方式等 ,并與培養對象簽訂協議,保證培訓結束后在單位工作5年以上。平時加強培訓過程的全程管理,并開展培訓效果評價工作。
三、申報要求
(一)申報材料必須實事求是,真實可信,申報單位對所有申報材料要嚴格審查,有弄虛作假行為者,一經查實,將一票否決。
(二)各項申報材料原則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二級、三級學科申報。
(三)申報引進的臨床醫學專家團隊的核心成員、衛生高層次人才以及特聘專家相互之間核心人員不得交叉,不得重復申報。
(四)請各申報單位于9月30日前將相關申報材料報送至市衛生計生委,要求使用A4紙打印,申報表一式六份,附件1份,分別裝訂,每個項目裝一個資料袋,資料袋封面貼上申報書首頁。
四、遴選程序
申報、遴選工作按照單位推薦、資格審查、專家評審(答辯)、入圍公示、領導小組確認等程序進行。
聯系人:郭成杰 高巍 郵箱:xw5583123@163.com
聯系電話:85583123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