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3個穿著淡藍色塑料套裝、戴著護目鏡的人形成了一個人類雞胚“傳送帶”。其中第一個人向雞蛋中注入一種黃熱病疫苗病毒,然后孵化4天,之后再將蛋殼頂部削掉;第二個人用鑷子取出胚胎并放入一個大瓶子中;第三個人則向瓶中添加一些液體,隨后再將這些胚胎混合成為包含數以百萬減弱病毒顆粒的紅湯。
這個過程的最終結果是一種高度有效的疫苗,能夠對黃熱病提供終身保護,在塞內加爾達喀爾的巴斯德研究所每周都會重復幾十次這樣的過程。然而這種有80年歷史的過程顯然技術含量較低并且難以大規模推廣,而這也帶來了一個新問題——于2015年12月在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暴發的黃熱病疫情已經耗盡了這種疫苗的全球戰略儲備。
每年生產約1000萬支疫苗的巴斯德研究所是全球能夠生產黃熱病疫苗的4家機構之一,另外3家分別是俄羅斯和巴西的兩家官辦工廠以及法國疫苗公司賽諾菲巴斯德。它們的總產量一直未能滿足全球需求,而安哥拉暴發的黃熱病疫情則加劇了這種短缺。
黃熱病疫苗是對抗這種傳染病的唯一堡壘。黃熱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也被稱為黃熱病蚊子的叮咬傳播。大多數感染者沒有任何癥狀,但有些人會出現發燒、關節痛和頭痛等癥狀。其中約15%的人會發展到一個更嚴重的階段,他們的眼睛和皮膚會變黃,甚至可能從眼睛、鼻子和口中流血。多達半數的嚴重病例是致命的。盡管黃熱病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但如今非洲面臨的形勢卻最為嚴峻。
雖然準確數字難以獲得,但《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雜志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估計,這種傳染病每年會導致78000名非洲人死亡——盡管許多專家認為這一數字可能被高估了。
世界衛生組織4月4日發表公報稱,自去年年底以來,安哥拉黃熱病疫情已造成198人死亡。隨著疫情在該國擴散,非洲其他國家和中國均發現了輸入性病例,全球處于黃熱病疫苗緊缺狀態。
世衛組織表示,安哥拉自2015年12月起暴發黃熱病疫情,目前感染人數超過490人,其中198人不治身亡,疫情傳播范圍已從首都羅安達擴散至該國三分之一的省份。
世衛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4日開始在羅安達評估疫情并考察疫苗接種項目。她表示:“這是30年來安哥拉面臨的最嚴峻的黃熱病疫情,世衛組織正開展緊急行動,通過大范圍疫苗接種幫助該國政府控制疫情。”
世衛組織指出,疫苗接種是預防黃熱病的最重要方法,99%的接種者在注射疫苗30天內即可獲得有效免疫力。
截至3月末,世衛組織及其合作伙伴總共為羅安達地區的570萬人口接種了黃熱病疫苗。這些疫苗來自世衛組織參與的“國際協調小組”的應急儲備,但目前已經耗盡。世衛組織表示,安哥拉僅羅安達省就需要額外150萬劑疫苗,為高風險人群接種。目前,該組織正與疫苗生產方及合作伙伴討論,可否將一些國家用于常規免疫計劃的疫苗轉撥給上述“國際協調小組”。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通報顯示,自今年3月以來,北京、上海、福建等地報告發現數例來自安哥拉的輸入性黃熱病確診病例。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