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本是一盒不到8元的普通藥,醫院中時常難覓蹤影,黑市上卻賣到數千元。物美價廉本應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歡迎,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關鍵時刻一些能救命的廉價好用藥在現實中卻成為“孤藥”。
廉價救命藥緣何“一藥難求”?“輸”了市場卻“贏”了“黑市”,癥結何在?破解“廉價救命藥斷貨”的根源在哪兒?
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是治療嬰兒痙攣癥最有效的措施,但醫院沒藥,很多都是病人自己想辦法買藥。據悉,ACTH一盒只賣7.8元,利潤只有2%,再加上需求量很少,很多廠商不愿意生產,分銷商也不愿意備貨。上海醫藥總公司作為全國第二大的藥品分銷商,他們目前ACTH的庫存也只有兩箱,每箱100盒。而他們一般的藥都有幾萬箱甚至幾十萬箱的儲備。由此可見,ACTH“一藥難求”的根源就在于此。
那么,廉價救命藥為何“輸了”市場卻“贏”了“黑市”呢?“黑市”中的藥又是從哪里來的呢?據一位大型醫藥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黑市里流出的真藥,絕大部分是“黃牛”通過適用這個藥的其他病癥,將藥品開出來,或者跟一些醫院的醫務人員、醫藥公司工作人員私下操作獲得藥品。而近年來,不少類似好用的廉價藥,如“魚精蛋白”、在心臟手術中用來控制血管痙攣的“罌粟堿”等,都曾出現緊缺。
經記者梳理,短缺的救命藥往往具備四大特點:生產廠家有限;產量少;需求量有限卻超過生產量;價格低廉。盡管相關部門對特殊藥品有定點生產的相關政策保障,但現實卻是生產廠家、商業公司、醫院與患者“共輸”。
所以,破解“廉價救命藥斷貨”的根源就是要解決以上四個問題。國家放開對藥物的價格和分配管制,讓企業自主定價,通過市場競爭來決定藥品的最終價格,使其處于一個合理的價格水平而且不至于長期短缺。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廠家來生產廉價救命藥,產量上去了,雖然需求量有限,但由于價格合理,生產廠家、經銷商也有利潤可賺,醫院能買到藥,患者也能接受。
最后,不要讓生命在“一藥難求”的環境下等待,讓我們放開對醫藥行業價格的管制,加強監管,鼓勵競爭,從根本上破解“廉價救命藥”難求的困境。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