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 徐州健康新聞:《新華日報》4月29日A版發表了《營造良好醫療生態環境 構建和諧互信醫患關系-江蘇平安醫院創建工作紀實》的長篇通訊報道。文中,對徐州市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成功經驗進行了單獨報道。內容如下:
徐州市圍繞預防、調解和處置三個環節,加大工作力度,突破重點難點,提升處置能力,建立“政府領導、綜治牽頭、中心調解、部門聯動、源頭預防”平安醫院建設長效機制。加強多個部門協作。由市政法委牽頭,衛生、司法、公安、綜治等部門聯合制定《徐州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處理暫行辦法》,2013年10月1日以市政府令形式頒布實施。
《暫行辦法》明確規定患方選擇通過協商、調解方式解決醫患糾紛,索賠金額不足2萬元的,可由醫患雙方自行協商;索賠金額2萬元以上或者索賠金額不足2萬元而雙方自行協商不成的,向調委會申請調解。先后在邳州市、銅山區等地開展醫療風險金制度試點工作,擬在全市實施醫療風險互助金制度。建立醫患調解中心。該市在增聘10名臨床和司法調解專家的基礎上,把調解員分成3個工作小組分別負責聯系市區16家醫院,開展駐點調解。一旦發生醫患糾紛,在第一時間介入調解。調解協議簽訂后,當事人可申請市中級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如一方不履行協議內容,另一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此外,患者家屬可向市醫調中心申請并任意挑選中心的醫療、法律專家參與醫療調查,并實行回避制度。
開展專項整治活動。衛生與公安部門聯合開展打擊“醫鬧”專項行動,對醫院發生的現行案件堅持快速出警、果斷處置;對影響惡劣、危害嚴重的涉醫案件實行掛牌督辦。市公安機關打擊組織犯罪支隊深入開展調查,及時收集固定證據,對多次出現在醫患糾紛現場的20多名“醫鬧”進行約談,并依托“大平臺”落實對“醫鬧”人員的動態管控措施,做到依法精確打擊。
主城區各醫院統一聘請了規模大、能力強的保安公司維護醫院安全秩序,一旦發生“醫鬧”事件后,各醫院保安均進入待命狀態,根據事態發展,隨時由保安公司統一調度人員,增強發生“醫鬧”醫院的保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公安機關會同衛生、司法等部門有針對性地指導醫院修訂完善應急預案,細化操作流程,增強應急能力。
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均設立醫患糾紛溝通辦公室及醫院警務室, 統一制作警務室標識;配備專(兼)職民警89名,保安人員168人,醫院警務室的民警姓名、警號、照片、聯系方式、監督電話,醫患糾紛處置程序等內容在警務公示欄或以其他形式公開,方便市民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