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獨家報道 作者 李園 2006.8.1. 18.00
不久,外地兩家藥廠聯合徐州8家藥店,在我市首次實施“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機制”,即對部分指定的過期藥品“以舊換新”。從7月24至31日,活動已開展了一周。這項活動收效如何?老百姓有什么反應呢?7月31日,記者先后采訪了恩華第十八藥店 、廣濟古彭藥店、惠春堂藥店3家授權店的有關人員,隨機采訪了部分購藥的市民群眾,結果發現,對藥品“以舊換新”這一新模式,多數市民反應平平。
7月31日上午9點半,記者在恩華第十八藥店看到,藥店服務臺旁邊的墻上貼著有關“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機制”的具體細則。但觀察了十幾分鐘,沒有看到前來兌換藥品的市民。
藥店后勤處的李師傅介紹說,活動開始之初,主辦方規定每周日上午9點-11點為集中兌換時間,但在恩華十八藥店,市民隨時都可以兌換指定的過期藥品。當談到藥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情況時,李師傅坦然地說,從這一周來看,前來兌換藥品的市民并不多,只有10多個,且都是年齡在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
在這家藥店,記者隨機采訪前來買藥的秦女士。當記者告訴她,這家藥店正在開展“家庭過期藥品更換”活動時,秦女士說“什么時候開始的?我不知道啊!”
她告訴記者,平時有個傷風感冒的,就到藥店買藥,但量很少,一般吃完藥,病也就好了。有時候也剩不少幾粒,隨后過期也就扔了。記者又詢問了一對前來購藥的老人,他們笑著說:“我們不知道有這個活動啊。人老了,病也多。家里藥箱里有許多剩下的藥,如果吃剩的藥還可以更換新的,那太好了。”
上午10點半,記者來到廣濟古彭藥店。從藥店的營業員口中得知,他們藥店是嚴格按照“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機制”的相關細則來執行,活動定在每周日9點-11點,但幾天來,來他們藥店更換藥品的人也很少。下午3點半,記者在惠春堂藥店里看到了某中藥廠的促銷員,他告訴記者,從24號到現在,還沒有人前來兌換規定的4種藥品。
“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本是一項利民的事,但為什么得不到市民的配合和參與?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藥品兌換的品種限制太窄。這次藥品“以舊換新”活動,廠家規定本廠生產的4種藥品是一對一更換,其它品牌的藥品是二對一更換。同時又規定5瓶/盒以上須出示購買小票方可更換,最小更換單位為產品最小包裝、最小包裝完整方可換等等規定,這無形中限制了藥品的兌換。二是活動的宣傳力度不度,知道的人很少,而且每家藥店的活動時間還不一致,這也導致了群眾的盲目性。三是多數群眾家里過期藥可能很多,但同一種過期的藥并不多,且買得量較少,即使有剩余的也就扔掉了。再則,市場上同類型的藥品很多,指定某家藥廠生產的藥品可以“以舊換新”,可操作性不強。
家庭過期藥品如何處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國外,過期藥品回收一般是實行企業責任制。以法國為例,該國法律規定,企業負責或資助回收處理其所生產藥品的廢舊包裝,及所有未曾使用的藥品,無論是過期的,還是仍然在有效期內的。過期但還可以再利用的送交有關部門或實驗室,完全無用的過期藥品及包裝則被運至具有焚燒醫藥制品能力的垃圾處理廠。
據徐州食品藥品監督局有關專家介紹,藥品一旦過了有效期,將產生毒副作用,服用后可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依照相關規定,過期藥品屬于危險廢物,其處置需要在藥監部門的監督下到有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醫藥專家同時提醒市民群眾,應增強藥品安全意識,不要一次購買過多藥品,服藥時要看清藥品服用日期。要及時清理家庭藥箱,不要將過期藥品與新藥放在一起,以免誤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