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浙江省杭州市衛生科技計劃項目的一項課題研究顯示,行動不便患者、病后康復患者對家庭病床需求大,而醫生能到家中會診是最受這些患者歡迎的服務項目。該研究提出的新管理制度和病案文本,使家庭病床服務的質量控制和安全評估更具可操作性。
該項名為《社區家庭病床規范化管理探索》的課題研究,由浙江省杭州市和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楊帆牽頭,歷時2年多完成,于7月上旬通過由杭州市衛生局組織的專家驗收。該研究針對家庭病床設立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索。
課題組研究人員通過文獻研究和入戶調查發現,適宜建家庭病床的前4類患者是中風后遺癥、晚期腫瘤、慢性病行動不便、手術及疾病康復期患者;服務項目需求位列前3位的是醫生會診、輸液打針、特別護理;保障措施集中于降低設床門檻、放寬醫保報銷范圍及提高醫療安全保障程度等。
家庭病床起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病人住院難的問題,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服務未能成為社區醫療衛生的主流服務項目。楊帆課題組所做的一項家庭病床需求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100戶居民中,有建床需求的占50.36%;在對已建立的50張家庭病床進行回顧性調查時發現,它們存在管理缺乏統一標準、無法實施質量評估、沒有風險保障等問題。
研究人員于2011年1月完成規范化管理和制度化建設文本。經護理和衛生管理專家論證后,以和睦社區為實驗社區對50張家庭病床進行實驗性觀察。參加驗收的專家表示,該研究是國內率先對家庭病床進行規范化管理的實踐探索,其形成的16項制度集中體現了家庭病床規范化管理要求,其中包括家庭病床建床、撤床條件,會診、轉診條件,查房內容和程序,醫師護士工作職責以及家庭病床工作人員共同行為規范。14項記錄內容構成了規范化家庭病床病案文本,其中包括家庭病床協議書,輸液病人協議書,72小時內診療知情告知同意談話,家庭病床服務知情同意,病人創傷高危因素評估,以及家庭病床滿意度測評。新制定的制度和文本具有建床手續、醫療護理、病案文書、執行制度及醫患溝通“五規范”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