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新鮮出爐。各方都期望,通過《規范》的實施,能夠對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提高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職業素養和服務水平,樹立醫療行業良好社會形象,保障深化醫改順利進行,促進衛生事業科學發展有相應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醫療機構共有860多萬名從業人員,其職業道德水準、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醫療系統的自覺努力下,廣大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斷提高,廉潔從業意識明顯增強,醫療服務行為有效規范,塑造了良好的醫療衛生行業形象,保障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
然而,還有一些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個別從業人員依法執業、廉潔從業的意識不強,服務態度差,行為不規范,由此引發的醫患矛盾、醫患糾紛甚至沖突時有發生。這些問題雖然成因復雜,但也與醫療行業缺乏一套系統的從業者行為規范不無關系。制定和發布《規范》,既是對社會關切和期待的回應,也是醫務人員自身發展的需要。因此,《規范》的出臺不僅是一種約束,更是對醫務人員的引導和保護。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有了規矩,也未見得方圓立現。《規范》的出臺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廣大醫療機構從業者應結合醫療衛生職業精神大討論、醫院管理年、醫療質量萬里行、糾風專項治理以及創先爭優、“三好一滿意”等活動,積極主動地按照《規范》要求,滿腔熱情地為廣大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衛生行政部門應強化行業監管,醫療機構應強化行業自律,加強醫院管理,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醫療服務和醫藥購銷領域中尚存的諸多問題。醫療機構管理者應帶頭貫徹實施《規范》,改進工作作風;一線醫務人員應積極身體力行;紀檢監察部門應加強對《規范》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制度或規范的生命力,只有在認真執行中才能得以體現。衛生行政部門應把《規范》落實情況與醫療機構校驗管理、等級評審、醫師定期考核、醫德考評、職稱晉升、評先評優等掛起鉤來,充分發揮《規范》的引導作用。違反《規范》的,要給予處罰或處分,這樣才能真正維護《規范》的嚴肅性,讓其發揮應有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