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7月18日,由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的《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正式發布。《規范》指出,醫療機構從業人員不得索取和收受患者財物,不得利用執業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醫師應嚴格遵循臨床診療規范和技術操作規范,合理診療。
在衛生部于當天召開的《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政法司副司長趙寧介紹,《規范》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所有從業人員納入其中,并劃分為管理人員、醫師、護士、藥學技術人員、醫技人員、其他人員6類。
這個共10章60條的《規范》提出,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應嚴格自律,不收受企業等的回扣、提成,不參加其安排、組織或支付費用的營業性娛樂活動;不騙取、套取基本醫療保障資金或為他人騙取、套取提供便利;不違規參與醫療廣告宣傳和藥品醫療器械促銷;不倒賣號源?!兑幏丁芬螅芾砣藛T不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藥品、醫療器械采購和基本建設等工作,不包庇學術造假。醫師嚴格遵循臨床診療和技術規范,使用適宜診療技術和藥物,因病施治,不隱瞞、誤導或夸大病情,不過度醫療。不隱匿、偽造或違規涂改、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不違規簽署醫學證明文件。
在回答記者關于如何對醫生應用醫療技術的科學性、合理性進行監督的提問時,中國醫師協會副秘書長謝啟麟說,醫療技術的評估和評價很復雜,涉及倫理、價格等問題,中國醫師協會希望制定行業內部的測評標準。有很多專家提出是否可給違規醫生建個“黑名單”,對此協會正在考慮。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表示,除了組織學習培訓外,醫療機構要把《規范》的執行情況與醫師、護士和其他從業人員的年終考核、晉升、獎懲、績效工資等緊密銜接起來,記入個人考核檔案。同時,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對轄區內各醫療機構對《規范》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日常督導檢查,把落實情況作為對醫療機構評審的主要內容,同時也作為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三好一滿意”活動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加以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