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長及老齡化問題將使中國心血管病事件發生率在未來20年之內增加50%以上,且目前高血壓、總膽固醇、糖尿病和肥胖等危險因素將會加速心血管病發生的上升趨勢。一項由中美合作完成,題為“應用中國冠心病政策模型預測中國未來心血管病流行趨勢”的研究,近日發表在《心血管病質量和結果》雜志上。這項研究還指出,控制吸煙、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可有效阻止心血管病患者猛增。
據介紹,該研究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顧東風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趙冬教授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學者合作完成。研究人員基于目前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在中國的流行狀況,應用中國冠心病政策模型對未來(2010年~2030年)中國的心血管病流行狀況進行了科學預測:在假設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危險因素水平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到2030年,僅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問題就會使每年的心血管病事件(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率上升50%以上;而根據目前血壓、總膽固醇和糖尿病呈上升趨勢和主動吸煙呈下降趨勢推算,每年的心血管病事件的發生率將再額外增加23%。其導致的最終結果為:從2010年到2030年,中國心血管病患者將增加2130萬,心血管病死亡人數將增加770萬。
該研究同時指出,如果通過積極控煙使中國男性的吸煙率到2020年降低20%,到2030年降低10%,或者人群的平均收縮壓降低3.8毫米汞柱,將有望抵消由上述危險因素上升導致的心血管病發病的上升趨勢,從而可以避免290萬人到570萬人的死亡事件發生。
趙冬教授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如果目前的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上升趨勢不能被遏制,將使中國在未來的30年承受巨大的心血管病負擔。這項研究對于中國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指導意義。
閱讀下一篇
中國手足口病連續四個月報告數均占丙類傳染病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