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全國手足口病發病數呈快速增長之勢,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暴發態勢。專家表示,手足口病臨床表現多樣,不易鑒別,強化接診醫生臨床診斷能力,盡早識別重癥病例、減少病死率是防治關鍵。
EV71病毒感染易引發危重癥
據報道,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暴發手足口病,今年1月1日~4月8日,已有13名重癥嬰幼兒死亡,死亡嬰幼兒分布于該縣8個鄉13個自然村。根據北京市衛生局發布的健康播報,近一個月來,北京地區手足口病病例數一直呈上升趨勢,最近一周報告手足口病338例,比去年同期上升53.64%。衛生部通報2010年3月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顯示,手足口病位列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數首位。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賀雄介紹說,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今年全國因EV71病毒感染發生的手足口病病例明顯增多,感染后臨床表現多樣,其致病的最大特點是容易出現危重癥。此外,手足口病大多數患兒來自農村,且散居兒童發病數所占的比例要高于托幼兒童。從年齡結構看,5歲以下,特別是3歲以下的寶寶容易感染發病,發病率男孩高于女孩。
賀雄說,診斷腸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依賴病毒核酸檢測和病毒分離培養。目前,國內基層醫院和基層疾控機構沒有條件開展檢測和分離,加上部分重癥病例臨床上并無典型手足口病表現,所以在疫情暴發初期,重癥病例常常被診斷為肺炎。同時,家長對手足口病認識不足也會耽誤孩子病情。從臨床表現看,發熱和皮疹是該病兩個主要癥狀,但也有不少患兒沒有出現手足口皮疹及發熱的典型表現。
患兒家長是防治第一關
據賀雄介紹,EV71病毒區別于其它型別病毒的特征之一,是它能同時攻擊人體多個器官,患兒發燒、皮膚皰疹等癥狀并不嚴重,而表現為精神狀態不佳。由于多器官受損,很快就轉為重癥病例。因此,及時把每個患手足口病的兒童,特別是重癥患兒盡快識別出來至關重要。
患兒家長是疾病防治第一關。家長應重視觀察孩子早期的精神狀態,如孩子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類似癥狀。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等。家長應及早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切不可到小診所或私人醫院就診。很多重癥死亡病例都是因為沒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或者將手足口病當普通的感冒發燒治療,等到發現患兒病重再送到醫院已太遲了。
要做好專業人員培訓和考核,提高臨床診斷水平。各地應對醫療機構及疾控機構專業人員進行手足口病防治技術培訓。接診醫生一定要有警覺意識,根據病例臨床特征,結合流行病學史,如當地幼托機構或學校有無類似疫情,或病例與類似患者有無接觸史等,對病例進行臨床診斷,盡量避免誤診或漏診。
賀雄說,開展宣傳教育與健康促進也必不可少。他建議家長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的公共場所,以減少被感染機會。出現發熱、出疹等癥狀及時就診、及時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