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項目付費是導致醫療費用上漲過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改變目前以按項目付費為主的付費方式。”日前在清華大學召開的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和實施國際研討會上,諸多專家表達了這一觀點。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蕭慶倫教授直言,按項目付費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壞的支付方式,因為它刺激醫生開大處方、濫檢查,導致過度醫療。專家認為,隨著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面的迅速擴大,一方面,群眾的醫療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另一方面,讓供方獲利的空間也得到進一步拓展。這就使得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管理者在費用控制方面的責任和壓力越來越大。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衛生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遠立認為,如何改革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支付方式是醫改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由于政府對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投入加大,基本醫療保障的統籌層次提高,基本醫療保障作為第三方,其談判實力和調節供方行為的杠桿作用也明顯增強,完全應該并且可以通過改革付費與結算方式,在保障服務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促使供方提高服務效率。
如何改革?專家認為付費方式改革的核心目標是讓供方不再從過多提供不必要的醫療服務中獲利。無論是按病種付費,還是按人頭付費,新的付費方式都需要界定供方在成本控制上的責任與風險分擔。鑒于各種不同付費方式的優缺點及實施條件的不同要求,專家認為應當鼓勵各地在試點中大膽創新,探索有中國特色的付費方式。
閱讀下一篇
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招募醫療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