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仁慈醫院/創傷頻道:崴了腳,擦擦紅花油就OK?!別再掉坑里了!來徐州仁慈醫院坐診的北大人醫足踝專家告訴你如何應對崴腳……
跑個步、下個樓、踩個馬路牙子、掉個坑……
生活中,誰還沒有崴過腳啊?!
崴腳,醫學上稱為足踝扭傷。
很多人對待這件事的觀點都是——小事一樁!
要么忍,要么擦點紅花油,熱敷揉搓一番,然而,這些做法統統都是錯!
12月30日,泉醫生集團特聘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傷骨科足踝專業組組長、主任醫師徐海林教授做客徐州仁慈醫院,為廣大的足踝病患親診手術。坐診過程中,由小小的扭傷導致足部病變的患者不在少數。
潛伏20余年的病痛悄然來襲

“一走路腳就疼,感覺這腳不是自己的!”賈汪的朱女士,今年33歲,原本正當年的她卻深受足踝病痛的折磨多年,最近踝關節更是持續疼痛,甚至連石子路都不敢踩。

徐教授拿到影像檢查結果后發現,朱女士的踝關節有嚴重的骨贅增生,如果不是反復崴腳,讓韌帶發炎、受傷,不會有這種嚴重的后果,詢問病史更證明了他的判斷。
原來,朱女士在10歲時就曾經出現過腳部扭傷,因為當時傷的不嚴重,自己和家里人也沒放在心上,但隨著年齡增長,朱女士慢慢發現走路時力不從心了。這兩年,走路時總感覺足踝部有痛感,崴腳更是家常便飯。
“踝關節損傷發展到這種程度是不可逆的!必須做關節鏡手術才能徹底解決問題。” 幾經商討,徐海林教授建議朱女士進行手術治療。
朱女士怎么也想不到,年幼時一次不經意的扭傷,竟然成為潛伏在她足踝里的“禍根”,甚至到了要做手術的地步。
別拿“崴腳”不當回事

徐海林教授分析說,生活中的很多我們熟悉的場所和運動方式都可能導致踝損傷。許多看似動作幅度不太大的運動方式中,也隱藏著造成足踝扭傷的危險因素。這兩年,足踝門診中的“老崴腳”越來越多。在“老崴腳”中,像朱女士這樣的患者占了大多數,因為很多人覺得崴腳是小事,再加上處理不當,小毛病發展成了大問題。
足踝就像人身體的門戶,當足踝立不穩,發生損傷時,會殃及膝關節、髖關節等身體其他部位。事實上,足踝部扭傷伴隨著韌帶的損傷或斷裂,如果治療不當常可導致踝關節慢性不穩,容易反復扭傷,日久可繼發關節松弛、粘連僵硬或創傷性關節炎,造成踝關節功能障礙,如劇烈疼痛或嚴重影響日?;顒?,則需行手術治療。因此他建議,崴腳之后一定要及時處理,長時間靜養,等腳傷好了再運動。
有些人崴腳后沒有留下后遺癥,而有的人卻反反復復越來越嚴重。這不僅與受損傷的程度有關,也與損傷時的應急處理密切相關。踝關節急性扭傷后要堅持“RICE”原則,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患肢,受傷72小時后進行熱敷等處理。但并不是所有的崴腳都可以這樣簡單處理,如果韌帶損傷、斷裂,還應該用踝關節支具或夾板石膏加壓固定踝關節于損傷韌帶松弛的位置,有利于韌帶的修復。所以,患者一旦發生比較嚴重的崴腳,還是應該及時就醫,預防后遺癥的發生。
對于酷愛運動的市民,徐海林教授建議:運動前要熱身,運動時應穿運動服及鞋具,避免穿皮鞋或高跟鞋參加劇烈運動;可使用護踝等防護裝備,以避免踝關節扭傷。而對于愛美的女士,應適當注意自己踝關節的承受度,一般穿高跟鞋時間不宜超過4~6小時,走路時也要格外注意路面情況,防止踝關節扭傷。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