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程導醫網 徐州礦總院頻道:他被徐州市民稱為“神刀”醫生,他敢冒風險敢于擔當,用精湛的醫術挽救患者于生死之間;他是“徐州市醫德之星”,盡心盡職,用高尚的醫德服務每一位患者。他就是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黃繼江。從醫30年,黃繼江用雙手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對于他來說,醫生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更是一份人生的執著理想。
如今,在黃繼江主任醫師的帶領下,徐礦總院心胸外科開展的主動脈大血管外科手術、心臟多瓣膜置換、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診治、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等已成為常規手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齊心協力為患者健康服務,是心胸外科的不懈追求。
常規手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徐礦總院心胸外科為徐州市重點專科,江蘇省腫瘤醫院技術交流中心,科室擁有博士、碩士多人,其中主任醫師3人,副主任醫師2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2人,碩士生導師2人。
學科帶頭人黃繼江主任醫師是省內知名專家,擔任省、市醫學會心胸外科、災難醫學、微創及血管外科等多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江蘇省勞動模范、省國資委優秀共產黨員、省市醫德醫風標兵等多項榮譽稱號,出版專著兩部,發表核心論文十余篇,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及課題多項。
心胸外科全面開展了以電視胸腔鏡為代表的胸外科微創手術,如胸內病變活檢術、自發性氣胸肺大泡切除術、肺良性腫瘤楔形切除術、肺葉切除術、食管癌根治術、縱膈腫瘤切除術等,具有創傷輕、恢復快、傷口小、美容好等優點。
同時,心胸外科開展的心臟多瓣膜置換成功率高、效果佳,許多患者慕名前來手術;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技術領先、效果好,深得患者及家屬的贊譽;主動脈大血管外科手術風險高、難度大,對學科人員技術能力要求高,填補了本地區多項空白。如今,這些手術已成為常規手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停循環+深低溫”挽救主動脈夾層患者
老家沛縣的趙先生在陜西工作,今年初,趙先生突然感覺胸部撕裂般疼痛,朋友將其緊急送往醫院,CT檢查診斷是高血壓引起的主動脈夾層動脈瘤,必須立即手術,當地醫療條件有限無法進行高風險手術,很快轉院到北京醫院。經過專家會診,由于患者趙先生體重高達270斤,手術風險大,醫生不敢輕易做手術,另外高達百萬元的治療費也讓患者家屬無力承擔。
患者病情不容等待,就在家人陷入兩難境地時,患者家屬在徐州親戚的建議下來到徐礦總院,找黃繼江主任。
趙先生被轉到徐礦總院,已經是發病第四天。黃繼江主任檢查后說,乙Ⅰ型主動脈夾層患者隨著時間推移,每過一天死亡率就會逐漸增加,一個月后死亡率高達95%。“醫生的責任就是救死扶傷,既然患者找到我們,無論手術過程多么艱難,風險多大,只要有一絲機會,我們都要搶救患者。”
患者家屬將希望寄托在黃主任身上。黃主任反復和家屬溝通,將手術風險、方案及術后并發癥講得清清楚楚,用一句話說就是,如果不治,患者肯定會面臨死亡,如果上手術臺治療,那么患者就會有一線生機。最終,患者家屬簽字同意手術。
患者趙先生患的是乙Ⅰ 型主動脈夾層,心臟開口一直到大腿處血管全都撕裂,如果不采用停循環技術,血管無法連接。黃繼江主任決定采用 “深低溫+停循環、持續腦灌注”的治療手段,帶領團隊爭分奪秒、與死神賽跑,為患者打開胸腔,建立體外循環,經右鎖骨下動脈持續腦灌注,心臟停掉以后,從主動脈深處實施人工血管置換。
因為頭部缺氧時間不能長,需要吻合的血管眾多,團隊必須爭分奪秒,主刀醫生必須手法嫻熟經驗豐富,集中精神仔細完成每一個血管的縫合。經過長達12小時的手術,手術宣布成功。患者在術后3小時蘇醒過來,頭腦清楚,術后三天可以起身,做完復查就出院了。
醫院真正的技術水平體現在面對疑難危重病情的處理能力上。每一臺手術的成功完成離不開醫院的技術支持、團隊的配合、醫生的精湛醫術。黃繼江主任敢于冒險、勇于承擔、生命至上的醫者情懷感動著患者,也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
冠狀動脈搭橋術技術領先
冠心病即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已成為目前人類健康的第一號殺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俗稱冠脈搭橋術,是國際上公認的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徐礦集團總醫院心胸外科近年來廣泛開展了停跳和不停跳心臟冠脈搭橋手術,技術領先,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就是通過手術的方法,在主動脈根部與冠狀動脈狹窄病變的遠端,采用血管材料建立一新的通道——即“橋”,使主動脈的血重新能輸送到狹窄病變的遠端,從而達到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的狀態。這種治療方法稱為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心胸外科黃繼江主任介紹,當心臟表面的動脈血管因某種原因變窄,使富含氧氣的動脈血液流到心肌的過程受到阻礙時,則會引起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等癥狀。當心肌的供血全部被阻斷,心臟肌肉因缺血而壞死,則會導致心肌梗死發生,危及病人生命。
血管狹窄的早期,通過服用血管擴張藥物,癥狀可以得到緩解。但隨著狹窄的加重,藥物治療會漸漸失去作用,此時需要用手術解除狹窄。對不適合作球囊擴張或血管支架手術的患者,則需要進行冠狀動脈
搭橋手術。許多患者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術后幾天便能上下樓梯,術后胸悶胸痛的感覺消失了。
家住市區的李奶奶今年65歲,從3個月前,李奶奶就發現自己經常有胸悶、氣短、心前區疼痛等癥狀。一天傍晚,李奶奶在家收拾完家務后突然暈倒在地,家人緊急將其送往徐礦總院,徐礦總院急救醫生檢查李奶奶是冠心病發作引起的心肌梗死,需要做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一種非常復雜,技術要求高,病人損傷大的高難度手術。手術前,醫生為患者做了冠狀動脈、左心室和乳內動脈造影檢查,以明確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和程度,據此決定搭橋的數目和準確的位置。同時還做了其他相關檢查,了解全身各臟器的功能狀況。手術進行很順利,李奶奶幾天就出院了,和平常一樣生活。
黃繼江主任介紹,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只是改善了冠脈的血供,避免或減少了心絞痛的癥狀,并沒有從根本上治療冠心病的病因,不能阻止冠心病的進一步發展的可能。為避免搭橋術后橋血管的栓塞應使用阿司匹林抗凝,還應維持使用擴冠藥物,如有高血壓、糖尿病也應同時治療,以免冠狀動脈其他部位或在血管橋上再次出現狹窄或堵塞,需要進一步處理。
心胸外科在黃繼江主任帶領下,至今已為無數患者成功進行了冠狀動脈搭橋術。
胸腔鏡微創手術創傷小
電視胸腔鏡微創手術具有創傷輕、恢復快、傷口小、美容好等優點。心胸外科在淮海經濟區率先開展了胸腔鏡微創手術,對食管、肺、縱隔等病變有很好的治療效果深得患者的喜愛。
黃繼江主任介紹說,以前治療肺癌等疾病,往往采用“大刀”手術,對于患者來說創傷大、恢復慢、傷口大。如今,心胸外科電視胸腔鏡微創手術,只用在患者皮膚上打一個鑰匙大的小孔,就可以進行手術,為這類患者帶來福音。
家住賈汪區的張老先生今年78歲,患有肺癌,之前在別的醫院治療,由于考慮到患者年齡大,手術風險高、創傷大,患者家屬遲遲沒有同意實施手術。后來,在朋友建議下,家人帶著張老先生來到徐礦總院心胸外科,黃繼江主任醫師檢查后,決定為患者采取胸腔鏡微創手術進行肺葉、肺瓣切除,并進行淋巴結清掃。術前進行了各種充分準備,手術非常成功,恢復快,創傷小,患者很快就出院回家了。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一定要有好體力,一臺手術持續幾個小時是常事,有的手術甚至持續十幾個小時。“有的手術從下午開始做,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天亮。”黃繼江主任笑著說,出了手術室門才覺得筋疲力盡,才發現自己十幾個小時沒吃飯了,饑一頓飽一頓也是常事。
“雖然工作很累,但我們熱愛這個專業,因為拯救了許多病人的生命,給了他們希望,還有什么比這更讓醫生開心的呢。”正因為如此,黃繼江獲得了一個個榮譽,在榮譽面前,他堅持說自己只是在盡醫生本職,因為“醫乃仁術”,作為醫者,首先就該有仁愛之心、高尚之德。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