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礦總頻道:服務品質的好壞,始終是患者選擇就醫的風向標。為更好的提高醫院品質服務,許多重要的管理理論被應用到醫院管理改革的實踐中,其中品管圈理論就是重要的一種。
什么是品管圈?
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醫務科曹貞國主任介紹,品管圈(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又稱QC小組),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目的在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
醫院運用品管圈這個科學的質量管理工具,積極發動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圍繞科室質量管理問題,按照PDCA步驟,擬定計劃,實施對策,使醫療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改進。
“高分試卷 用成績說話”
自2016年《醫療質量管理辦法》正式頒布,要求各醫院加強醫院質量管理以來,品質管理工具也被普遍推廣使用。“使用醫療品質管理工具有效地提升中國醫療品質”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在國家、省不斷推進質量管理工具應用、推進醫院質量改進的背景下,徐礦總醫院愈加重視活用各項管理工具來解決問題,建立由被動為主動的質量管理機制,大力推廣品管圈活動,使臨床一線成為了質量管理的核心,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以消化內科操作工具的改進創新為切入點,醫院率先嘗試性運用“品管圈”工具完善科室質量管理組織,發揮一線人員質量管理的能動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消化內鏡“鏡尚盡美圈”首次參加2018年江蘇省品管圈大賽,榮獲一等獎優秀成績。在徐州各級醫院品管圈比賽歷史中獨樹一幟。其后,醫院成立品管圈推廣小組,著力品管圈培訓,36個臨床科室火熱組圈開展品管圈活動。針對臨床工作中的問題,通過組建品質團隊、擬定計劃、分析解析、擬定對策、實施對策等步驟,解決臨床管理中的各種問題。
徐礦總醫院牽頭成立徐州市醫院協會醫院品質管理專業委員會,舉辦“徐州市首屆“礦總院”杯品管圈大賽暨醫院管理工具應用學術論壇”。截至2022年,徐礦總醫院累計共獲得品管圈獎項33項!其中國家級品管圈大賽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優秀獎1項。省級品管圈大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還獲得了“亞洲醫療質量改進與創新案例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優秀獎1項。
用好“品管圈” 助力醫院精細化管理
曹貞國主任稱,通過研究“品管圈”工具在醫院質量管理與創新中的應用,探索出有利于醫務人員主動參與的醫療質量管理模式,增強職能部門、臨床科室自我質量管理意識。實現醫院全院、全員、全過程管理,以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雙軌管理,對醫院進一步深化醫改、進行質量管理與創新、更好服務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品管圈在醫院踐行科學管理、精細化管理的過程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消化內科
2018年由消化內鏡中心、病理科、醫務處共同成立“鏡尚盡美圈”,完成的關于提高早癌檢出率的主題,經多部門共同分析原因、查找要因與真因、擬定對策并認真實施,創新改進操作工具,取得很好效果,并獲得發明專利,受到評審專家肯定。
骨科
2019年骨科發現在進行KOA腓骨近端截骨術時,并發癥腓總神經損傷給病人帶來巨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負擔,于是立即進行調研,聯合手術室、醫務處等人員一起組成“心佑靈膝圈”,選擇“降低KOA腓骨近端截骨術的腓總神經損傷率”為主題開展品管圈活動,通過過品管圈的十大步驟,制定出相關制度、操作流程等,創新研發穿線鋸鉗,使腓總神經損傷率明顯下降。
-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老年人的髖部骨折被稱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因為高齡患者身體一般情況普遍較差,大多合并腦梗塞、肺部感染、冠狀動脈堵塞等導致高麻醉、手術風險,家屬不得已放棄手術治療而選擇保守治療,保守治療的高死亡率造成本次骨折成為患者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失去救治機會。而最終能夠接受手術的高齡患者,經全身麻醉,術后內環境往往波動較大,會出現脫機困難、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電解質失衡、心力衰竭等不同并發癥,患者術后圍手術期管理困難,死亡率明顯增加。
針對這一難題,“髖髖情深圈”首次使用課題研究型品管圈,建立以老年高危患者股骨轉子間骨折局麻下PFNA內固定的MDT治療流程體系模型,創新局部麻醉方案,局麻下進行髖骨骨折手術,研發利于患者康復的相關器械,解決了老年高危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因高麻醉風險不能手術的問題,解決了高危患者圍手術期各種合并癥的快速有效治療問題,解決了高危患者快速康復、降低術后臥床各種并發癥問題,多數患者術后兩三天就能夠下床,患者們反映效果非常好。
卒中中心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均高,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生活。目前在超早期即患者發病的4.5小時內采用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靜脈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結局最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
徐礦總醫院經過不斷優化院內綠色通道,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靜脈溶栓率明顯提高,病人進院最短用藥時間為13min,平均用藥時間 24.85min,顯著短于國際腦梗死溶栓藥使用時間標準(60min)。快速精準的診斷與治療,為患者贏得“生命時間”。
在我國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的患者中,大部分是來自市區距離醫院較近的患者,市郊地區的患者占比例很少。因為市郊地區由于留守老人兒童較多,缺乏相關知識,基層醫院靜脈溶栓救治水平有限,有些鄉鎮醫院尚未開展急性卒中靜脈溶栓診療技術,而又距離有溶栓資質的醫院路程較遠,導致轉運時間延誤錯過了rt-PA靜脈溶栓的黃金4.5小時,由此可見,提高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率的重點應該放在市郊。為進一步落實十大安全目標,讓市郊患者也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享受醫療進步的福利,卒中中心聯合急診科、影像科、檢驗科成立“暢行圈”,選擇“提高市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率”為主題,按照品管圈十大步驟,醫院對市郊地區居民進行卒中/溶栓專科義診、健康宣教活動,對市郊基層醫院進行幫扶,對醫師加強培訓。引進全國首臺車載全身CT移動中風救護車,制定相關救治章程,減少患者轉運時間延誤,實現了院前溶栓,大大提高了市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率。
......
創意“圈”名 用心服務
“以打造人文醫院為目標,以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為核心,用文化引領員工,帶動員工積極投身于醫院質量管理中。品管圈實踐的成功,極大激勵了大家的參與熱情,令大家切身感受到了“品管圈”等管理工具的確是醫院精益化管理、質量持續改進、提高患者滿意度的有效舉措。受到鼓舞,越來越多的科室紛紛組圈解決各種難題。”曹貞國主任說道。
提及于此,曹貞國主任不禁莞爾道,“根據科室特色,圈員們還賦予了圈組極具創意的圈名,為我們的品管圈增添了活力,如“心佑靈膝”圈,寓意醫護團隊用心呵護病人,還他們一雙無痛、靈活的雙膝。另外還有骨科涉及髖關節主題的“髖髖情深”圈,卒中中心涉及腦卒中主題的“暢行圈”,心內科涉及心肌梗死主題的“中心梗梗圈”等等,每一個圈組都注入了醫護人員的感情和熱情。”
曹貞國主任表示,2023年,醫院將按照國家衛健委要求,繼續將品管圈等管理工具作為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的有力工具,在全院臨床、醫技、職能部門全面開展,80個“圈”將同步進行品管圈活動,加速建設醫院品質管理,完善管理流程,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患者及家屬擁有更多的就醫“獲得感”。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