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科普知識:據徐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翟曉翔介紹,我國實施計劃免疫后,麻疹發病率和病死率已明顯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口流動增加,部分兒童麻疹疫苗漏種,或免疫失敗,加之初免后隨著年齡增長而免疫力逐漸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規模流行時有發生,且表現出以下新特點。
發病年齡后移過去麻疹發病多為5歲以下兒童,尤以1~2歲最多。現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個月以內嬰兒和7歲以上學齡兒童,成人亦有發病。這主要與人體初免時獲得的免疫抗體質與量逐年下降有關,加之有些人7歲時遺漏了加強免疫,或既往免疫接種質量無保證及免疫失敗等原因,成為易感者。
輕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過去典型麻疹具有“燒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征,麻疹診斷比較容易。如今典型麻疹比較少見,皮疹以斑丘疹多見,亦可有皰疹、出血點樣皮疹等其他形態皮疹。而發熱、上呼吸道炎癥及全身中毒癥狀較輕,常無麻疹黏膜斑。出疹順序先從四肢出現,逐漸向胸背呈向心性發展,并發肺炎、腦炎者較少,這與多年來普種麻疹疫苗所形成的抗體水平有關。
成人麻疹增多接種麻疹疫苗后幾乎都能獲得保護,但麻疹病毒在制作疫苗過程中抗原性減弱,由它激發的免疫持久性比自然感染者差,滴度也較自然感染者低,到15歲以后,免疫力基本消失,若此時遇麻疹野毒株就會被感染發病。成人麻疹中毒癥狀較重,發熱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數患者皮疹有出血傾向,常伴有嗜睡等癥狀,但并發癥較少,預后良好。
發病季節改變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為發病季節,并每隔1~2年為一個小流行年,相隔4年就會有較大的流行,呈周期性發病。普種麻疹疫苗后,發病季節后移至每年3~5月份,這與春季以后,人群社會交往流動頻繁,接觸感染者幾率上升有關。由于計劃免疫工作的開展,多數兒童都獲得免疫保護,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因而流行周期也隨之消失。
少數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見于發生第一次麻疹后的兩年內,由于第一次出疹時,年齡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種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發機體產生足夠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時,便會再次感染發病。
專家簡介:翟曉翔,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中醫師,徐州市中醫院皮膚科主任。
技術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常見、多發性皮膚病,結合皮膚病理能對一些少見疑難皮膚病作出較正確的診斷。在辯證治療各種面部皮炎、痤瘡、慢性蕁麻疹、慢性濕疹、白癜風、黃褐斑、銀屑病、脫發及各種性傳播疾病方面經驗頗豐。
門診時間:每周一、周五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