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中醫說,“秋冬養陰,春夏養陽”。夏季是一年里陽氣最盛的季節。隨著氣溫上升,在35℃的高溫下,涼茶、冷飲、空調都流行起來。在降溫消暑的過程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傷了陽氣,導致腹痛腹瀉、感冒發燒、關節疼痛,甚至全身酸痛等疾病發生。
四大傷陽之舉需留意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在陰涼處喝冷飲來消暑,由于夏季人體的陽氣浮于外而虛于內,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讓暑濕入侵人體,因此,在消暑過程中,有四點需要注意:
冷飲:適當地吃雪糕、喝點兒冰鎮啤酒,喝綠豆湯是消暑的一種方式,但不要過度,否則阻遏體內陽氣,會出現咽喉疼痛的感覺,甚或耗傷陽氣而生病。劉友章說,尤其是綠豆屬于寒濕之品,尤其不能吃太多。比如脾虛的人,喝幾碗綠豆湯就咽喉痛,或者腹痛,很有可能就是損傷了陽氣。
空調:夏天是人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出汗很多,毛孔張開,要是貪涼,比如出汗后就吹冷風或者空調溫度太低,人體衛氣不固,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在空調房里,最好也披一件小外套保暖,尤其是腹背部要保暖。專家指出,一般室內空調溫度與室外不能相差太大,空調溫度在26℃即可。如果本身體質虛寒怕冷,也可以穿上長袖衣服,以免空調的涼氣從肌膚入侵而生病。
水果:吃西瓜等冰鎮水果是常見的消暑方法。西瓜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但西瓜不可多吃,尤其是從冰箱里拿出來的西瓜,濕氣重,損傷脾陽。
涼茶:廣東人有“熱氣”的說法,吃點熱性食物(如燒烤、油炸、荔枝等)后出現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臉上長痤瘡等,都是熱氣的表現,便自行服用各種清熱瀉火藥或喝涼茶。專家指出,一般涼茶性質寒涼,體內有熱時可以清熱,無熱時則易傷陽氣。
體質虛寒可試穴位艾灸
陽氣不足,經常怕冷、手腳冰涼的虛寒性體質者,在夏季最好能夠進行“溫陽”療法,比如穴位艾灸、拔罐、熱療來防治疾病,護陽氣,補中益氣,改善臟腑陽氣不足的狀況。
在夏季,經常對穴位進行艾灸可以很好地起到保養陽氣的作用。像足三里、神闕穴等部位,既好找,治療起來也很有效,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側一橫指處;神闕穴,即肚臍,位于臍窩正中。艾灸這些穴位可以直接溫養五臟六腑。
足三里這個穴位是強身健體的穴位,除了艾灸,平時也可以按揉此穴,持之以恒,可增強體質,防病健身。另外,像肚臍這個部位特別需要保暖防風,晚上睡覺的時候,最好能有衣物遮蓋,不要暴露肚臍。
黃皮飲最消暑
黃皮,南方熱帶水果之一。性平、味酸、微苦。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藥。有生津止渴、消食健胃的功效。
制法:將黃皮洗凈壓破,加入少量生姜片、白糖,用開水沖稀,制成飲品,放涼后飲用,冰箱冰鎮之后口感更佳。
黃皮飲,消暑、醒胃、消滯,作為夏季消暑的飲品,既能祛暑又不傷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