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過,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徐州中醫院心血管科王忠良介紹,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不恰當的進補方法不僅收不到預想的效果,有時還會損害健康。中醫專家提醒:秋季進補要順應自然規律,遵循“養收之道”。
立秋之后少吃西瓜
立秋之后,西瓜就應該少吃了。因為秋季容易發生腹瀉,如果再多吃西瓜這樣的涼性水果,更易引發腹瀉,尤其要少給孩子吃。
由于夏季吃涼冷食品較多,初秋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恢復,因此不宜食用過于油膩的食物。秋天氣溫干燥,人容易上火,因此秋季飲食還要少蔥、姜、蒜、椒等辛辣食品,多吃一點酸味果蔬,比如梨、香蕉、藕、橘子、蘆柑、金橘、柚子、荸薺、橙子、葡萄等,能防止秋燥傷身。
喝點杏仁湯防感冒
不僅干咳,鼻涕和痰里有時還會帶著少量血絲,這是進入秋季后,比較典型的風燥型感冒癥狀。對付這種初秋的溫燥感冒,在飲食上可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比如生梨、椰汁、蜂蜜、銀耳、芝麻、烏骨雞、豬肺、豆漿、蜂蜜等,喝杏仁湯也不錯。做法很簡單:從市場上買回杏仁粉,直接沖服,或者取杏仁9克、沙參15克、百合12克,煎湯取汁喝。
蘿卜就茶神清氣爽
俗諺曰:“蘿卜就茶,急得大夫滿地爬。”初秋吃蘿卜,一是能祛除盛夏心中的火,排除人體中的有毒雜氣;二是能夠平肝去郁,清涼明目。再配點好茶,會更加神清氣爽。“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有一副養生聯“青菜蘿卜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就提到過蘿卜與茶共食。這位壽高的老先生大概也是好“蘿卜就茶”這一口吧?
老年人要補更要“通”
徐州中醫院心血管科王忠良說,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只重視進補而忽略了體內的循環流通。其實,老年人需要的不是“補”,而是“通”,只要體內通暢,平時食物中的營養基本可以滿足身體需要。要“通”,就應多吃含纖維素較多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等,刺激腸壁蠕動和分泌黏液,促進排便。多用含維生素B的食品,如粗糧、豆類,必要時可補充片劑維生素B1。多吃產氣食物如生黃瓜、生蘿卜等,利用它們在腸道內的發酵作用,增加腸蠕動,利于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