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作為一種常見病,一年四季都會出現。但秋冬季節,氣候變化劇烈,早晚溫差較大,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再加上有人片面強調"春捂秋凍"或是追求美感,不及時添加衣物,更容易出現感冒癥狀。
《黃帝內經》中提到,"風氣藏于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與一般人認識不同,秋冬季節感冒并非全是風寒。如果一個人體質偏寒,感受外邪容易寒化,體質偏熱,感受外邪容易化熱。感冒一般都有發熱、惡寒、流鼻涕的癥狀,有的人會咳嗽有痰。判斷風寒、風熱證的標準如下:有口渴、咽痛、咽紅(腫)、結膜充血、鼻涕或痰色黃、小便色黃、舌質紅的為熱證;反之,口不渴、無咽痛、流清鼻涕、舌質淡的為寒證。以現在城市人群的營養狀況,能維持寒證的比較少,一般都很快化熱了。
風寒感冒輕癥一般不用吃藥,多喝熱水,喝碗熱粥,蓋上被子捂汗后可愈。重者可以服用感冒沖劑、感冒清熱膠囊、小柴胡沖劑等中成藥。風熱感冒可選銀翹解毒丸、羚翹解毒丸、VC銀翹片、抗病毒口服液等中成藥。
在生活方面,要注意自我防護。比如,堅持用冷水洗臉,增強鼻黏膜對空氣的適應能力。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根據天氣添衣御寒。同時,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和機體免疫力。另外,在感冒流行期間,盡量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經常洗手。當身體稍感不適,輕度口干,鼻塞時就立即吃藥,多喝水,注意保暖和休息,使病情及時好轉。同時注意室內空氣新鮮,早晨開窗換氣。
閱讀下一篇
中院推拿科主任張運生:勤動腳踝護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