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院/中醫頻道:目前,腫瘤治療已經進入綜合治療時代,國際上流行評價中晚期腫瘤治療獲益的關鍵指標是提高生存質量、穩定腫瘤病灶、延長生存期、改善相關癥狀。徐州市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主任中醫師、賀簫教授認為,膏方是中醫中藥的經典方劑,也是最能集中體現中醫在腫瘤治療中以上特色的治療用藥方式之一。
賀主任介紹,膏方治療惡性腫瘤是在中醫“調平”理論指導下,著重糾正機體失衡狀態,建立新的動態平衡。多數腫瘤患者存在著氣機逆亂現象,加上化療、放療、止痛等治療,可導致氣滯。中醫認為,“氣”具有推動、溫煦、營養、防御、氣化、固攝等作用,氣機的調暢是腫瘤防治的關鍵。“脾”為后天之本,脾主運化、主升清,脾氣衰弱則藥物、食物無法被人體吸收,也無法將營養物質和藥物的有效成分輸送到全身。另外,膏方中的補益藥也有可能會壅遏脾胃之氣。因此,腫瘤患者的膏方中應注意健脾藥物的應用。
賀蕭主任強調:腫瘤發生、發展、演變直至歸宿是一個不同質變的動態過程,不能只簡單確定幾個證型,配以相應的方劑來治療,而要高度體現個體化治療原則,并基于腫瘤自身發展或階段治療特點辨證應用膏方。
按腫瘤發展進程開膏方
腫瘤早期階段:患者體內邪氣充實、正氣亦虛,治當驅邪為主、扶正為輔。此階段癌毒、血瘀、氣滯等病理因素糾結在一起作用于機體,邪氣充實妨礙氣血,導致正氣虛弱。治療應以解毒散結、理氣活血為主,益氣養血為輔。
腫瘤中期階段:患者體內正氣虧虛、邪氣亦盛,治當扶正為主、驅邪為輔。此階段患者氣血進一步虧虛,從而導致毒瘀互結,久聚不散。治療應以補益氣血為主,活血解毒為輔。
腫瘤晚期階段:患者體內正氣虛損、正不勝邪,治當扶正培本、驅邪外出。此階段患者氣血陰陽不足、五臟六腑虧虛,治療應調理氣血陰陽,疏通五臟六腑。
按腫瘤治療階段開膏方
手術階段:手術期由于麻醉、機體與心理創傷等因素可導致氣機郁結,且手術創傷也會導致氣血虧虛。因此,在手術期間,應當采用益氣養血,輔以行氣解郁之法,以促進患者術后體力恢復,為后續治療奠定基礎。
放療階段:放射線的電離可引起全身和局部毒副反應,如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放射性肺炎、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腸炎、放射性肌肉硬化等。中醫認為上述癥狀是熱毒傷陰所致,故應清熱育陰,活血通絡。
化療階段:化療是惡性腫瘤重要治療方法,但毒副作用明顯,如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心肝肺腎等臟器的損害等,其中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是最常見也最重要的毒副反應。中醫認為上述癥狀是毒邪傷及氣血,累及五臟所致,故應補益氣血、健脾和胃、滋養肝腎。
按中醫治療特色開膏方
增效作用:增效是中醫治療腫瘤的特色治療原則之一。其目的是利用中醫藥增加化療或放療效果,而不增加放化療毒性。通常是在化療或放療減量的情況下使用中醫的增效治則。但也有在腫瘤對化療藥物不敏感時,應用中醫的增效劑,例如,逆轉腫瘤細胞的多藥耐藥。
減毒作用:化療雖然是治療惡性腫瘤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是引起毒性反應的元兇。嚴重的化療毒性反應,不但難以保證化療方案的順利實施,也是影響臨床療效發揮的關鍵。尤其是化療導致的骨髓抑制,不但不能維系化療的進行,也是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因素。
調節免疫:免疫功能低下是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腫瘤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以及手術、放療、化療等,均可導致患者免疫功能受到重創。免疫功能低下除容易招致感染外,第二腫瘤發生機會更多。因此,在腫瘤全程治療中,要高度重視恢復患者免疫功能。
徐州中醫咨詢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