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我國每年新增宮頸癌病例約13.5萬,占全球發病數量的1/3。宮頸癌以鱗狀細胞癌為主,高發年齡為50-55歲。近40年由于宮頸細胞學篩查的普遍應用,使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顯下降。但是,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有年輕化趨勢。
目前認為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特別是高危型別的持續性感染,是引起子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基本原因。HPV病毒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每一型又包含多種亞型,低危型主要與尖銳濕疣密切相關,高危型主要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密切相關。據文獻報道,HPV16型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關系最為密切,HPV58型感染會使宮頸癌的發生率增加2倍多,HPV18型感染可能與宮頸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因此,宮頸HPV感染的治療對預防宮頸癌的發生意義重大。
目前現代醫學對于宮頸HPV感染仍無特效藥,一些藥物療效不理想或因不良反應和禁忌癥較多使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干擾素是近年來的研究重點,也是主要治療用藥。但使用后有可能引起發熱、肌肉痛、頭痛等不良反應,甚至會引起骨髓抑制等嚴重反應。隨著對宮頸癌前病變的重視程度加深,宮頸HPV感染在人群中的認知度也逐漸提高,抗HPV感染的治療也越來越多樣化,中醫藥在抗病毒治療方面有其獨到優勢,可以單藥治療、聯合用藥或中西醫結合方法。徐州市中醫院婦科中醫藥治療HPV感染強調整體觀念,在清除病原體的同時,增強人體抵抗力, 在抗病毒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越來越多的實驗研究已經從分子藥理水平證實中藥的抗HPV作用,為控制HPV感染性疾病、防治宮頸HPV、預防宮頸癌提供理論依據,也為現代醫學提供新的思路。單味中藥或是中藥復方,對HPV感染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足的是,雖然證實多種中藥確有抗HPV作用的成分,但究竟是何種成分仍需進一步研究。另外對有物理治療、手術指征的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應先選用局部物理治療或手術治療,術后根據實際再辨證分型,內服中藥以改善體質,提高免疫,扶正祛邪;更可結合局部中藥治療,如涂敷或外洗等方式,促進術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