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中醫頻道: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冠狀動脈狹窄會引發心肌供血不足進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病癥。近年來,冠心病的發病率逐年攀升,成為危害百姓健康的重要問題。徐州市中醫院心血管專家提醒,正確認識冠心病、及時治療,遠離危險因素,尤為重要。
7旬老人胸悶胸痛一月余 檢查發現嚴重病變
劉大爺今年70歲,平素身體健康,家里的農活兒干起來也沒有任何問題。年初,劉大爺時不時會感覺有些胸悶,但休息休息就會緩解,他就沒放在心上,也沒跟家人提起。但是慢慢地,胸悶胸痛的情況有所加重,休息后也得不到緩解。他這才讓兒子帶他到當地醫院就診。經醫生初步檢查后考慮為陳舊性心肌梗死,建議他到大醫院尋求進一步檢查治療。
劉大爺的兒子聽從朋友建議,帶他來到徐州市中醫院心血管科冠心病專病門診就診,副主任中醫師張慶博士接診后,考慮劉大爺為典型的急性冠脈綜合征,立即收治入院。完善了相關檢查以后,給予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看到了冠脈造影結果,在場的人員都倒吸了口涼氣,劉大爺的冠狀動脈結果提示為左主干分叉病變,可以看出左主干末端及分叉處嚴重狹窄。“從專業角度看,這個分叉處的血管狹窄會累及相臨的兩條血管,如果一旦發生堵塞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張慶主任解釋說。
此時,一個難題擺在面前,是選擇搭橋還是放置支架?經與劉大爺的家人詳細溝通,同時綜合考慮劉大爺的年齡、身體耐受程度等問題,決定給予支架加藥物球囊聯合手術。
術前,張慶及其手術團隊更加詳細地研究了劉大爺的病情,由于其病變部位特殊,手術難度極大。最終,通過手術在其左主干到前降支放置支架一枚,左主干到回旋支放置藥物球囊一枚,二者聯合施行,降低了手術的復雜程度,保證了患者血管管腔沒有丟失。“此次聯合手術的成功,避免了患者因分叉病變使用支架過多而造成血管再次狹窄的風險,手術效果非常好。”張慶主任說。
術后,劉大爺胸悶、胸痛的癥狀得到很好緩解,影像檢查顯示病變血管暢通,血流正常。近日,劉大爺前來復查,他告訴張慶主任:“以前的癥狀都沒了,現在干農活兒不在話下!”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危險因素
張慶主任介紹,冠心病因其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而被稱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遠離致病的危險因素,防患于未然顯得尤為重要。
當前普遍認為的導致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家族史等,“相對于這些難以改變的因素,生活方式所導致的危險因素是我們更需要重視的。”張慶主任強調,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均與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相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調節膳食結構,戒煙、限酒,少食高油或高鹽食物,是預防本病的關鍵。“此外,還要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的運動,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過度緊張,就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的發病率。”張慶主任提醒。
針對近幾年冠心病發病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張慶主任表示,年輕人所處的環境及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這種趨勢愈演愈烈,“例如,熬夜、重口味飲食等,尤其是壓力過高、經常情緒化的人,長期的精神緊張、焦慮會造成血管收縮、痙攣,高血壓、動脈硬化等也隨之而來,長此以往便會進一步導致冠心病發生。”
及時對癥治療 使用中藥預防復發
對于嚴重冠脈狹窄的患者的治療,張慶主任介紹說:“目前,手術仍是治療冠心病的首選方法,主要包括冠脈搭橋術和冠脈支架植入術兩種方法,專科醫生會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其優勢是效果立竿見影,能夠立即使狹窄的冠狀動脈暢通,心肌缺血得以改善。近些年冠脈藥物球囊擴張術逐漸成熟,無植入治療,患者更容易接受。”
需要提醒的是,手術并不是一勞永逸,一般來說,得了冠心病就要終身使用藥物,即使已經做了手術,仍要定期復查,并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服藥。
“對于部分不適宜手術的病人,或是預防術后復發的病人,中醫藥則是一種極佳的選擇。”張慶說。中醫認為,氣血瘀阻、經絡不通是發生血管狹窄、血流不暢的主要病機,因此,采用中醫藥治療時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通過辨證進行以活血、理氣為主的治療,可有效改善術后乏力的癥狀,并防止疾病復發。
張慶最后提醒,冠心病患者日常應做好自身健康管理,一旦出現急性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發生更嚴重后果。
專家介紹
趙光
副主任中醫師 副教授
從事心血管臨床診療20年,曾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進修一年,多次赴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培訓及學術交流,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中西結合診治: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先天性心臟病(房缺、室缺、動脈導管未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高血壓等心臟疾病。在省級以上專業雜志發表論文十余篇。門診時間:周一、周三全天;電話:13775889610。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