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醫藥頻道:近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發現了個別豬肉制品中檢測出萊克多巴胺。那么,萊克多巴胺究竟是什么物質?食用含有此物質的肉品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哪些傷害?國家食藥監總局對萊克多巴胺進行科學解讀,其中指出,過量攝入萊克多巴胺會出現不同程度中毒反應,在我國禁止使用,要求對檢出萊克多巴胺的個別批次產品追根溯源,嚴格查處,同時提醒消費者從正規渠道購買肉品,關注食藥監部門公布的抽檢結果。
國家食藥監總局對萊克多巴胺的解讀中介紹,萊克多巴胺是一種人工合成的β-腎上腺受體激動劑(俗稱β-興奮劑)類化合物,是由美國制藥公司研究出的毒性小、代謝快的克倫特羅替代品,屬于第二代瘦肉精。因其具有調節蛋白質合成的作用,國外也稱為蛋白質再分配劑(Repartitioner),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支氣管哮喘、充血性心力衰竭癥和肌肉萎縮癥等。
當萊克多巴胺的使用量為臨床使用量的5~10倍時,可以增加胴體蛋白質含量、減少脂肪組織,有效提高瘦肉率和飼料利用率。常規劑量的瘦肉精類藥物可在機體內被代謝并排出體外,不會對機體造成傷害,但過量攝入萊克多巴胺,人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中毒反應,其癥狀與動物中毒癥狀相似,表現為肌肉震顫、四肢麻痹、心動過速、心律失常、腹痛、肌肉疼痛、惡心眩暈等癥狀,重者可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甚至死亡。
2002年,農業部、原衛生部、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農業部公告第176號)禁止萊克多巴胺在動物養殖中的使用。2011年12月5日,工信部、農業部、商務部、原衛生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六部委發布聯合公告(2011年第41號),要求即日起在我國境內禁止生產和銷售萊克多巴胺。
專家建議:一是從源頭上進行把控,將肉類安全風險降至最低。畜牧養殖者應在源頭上嚴格禁止萊克多巴胺在養殖中的使用。加強對飼料生產流通過程的監控,以及對豬、牛、羊等養殖場的管理,推廣簡便、快捷、準確的檢測方法。
二是監管部門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的監管。鑒于近年來我國畜肉進口量逐年增加,監管部門應在嚴控國內肉制品質量的同時,加強對進口肉類產品藥物殘留的監督抽查,嚴禁不合格肉類產品進入我國。
三是消費者要理性認識肉品的安全問題。國家食藥監總局2014、2015年肉及肉制品的抽檢合格率為96.6%,對抽檢不合格的產品,特別是檢出萊克多巴胺的個別批次產品都要求有關單位及時采取下架等措施,同時進行追根溯源,嚴格查處。消費者應理性看待肉品安全問題,注重從正規渠道采購。同時,要關注本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布的抽檢結果,不要購買監管部門公布的抽檢不合格產品。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