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曝光臺:藥能治病,但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也不能忽視。昨天,國家食藥監總局公布了2014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共收到中藥注射劑報告12.7萬例次,較上一年數量增長5.3%,高于總體報告增長率。此外,雙黃連合劑、復方丹參片等市民熟悉的藥品,位居中成藥不良反應數量前五位。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常用中成藥:雙黃連、鼻炎康,不良反應報告排前列
在這份長長的報告中,一部分中成藥,市民不會陌生:雙黃連、鼻炎康、復方丹參片……感冒、咳嗽的時候用點雙黃連,鼻炎犯了吃點鼻炎康片,這些可都是家中藥箱里的常備藥物,但不良反應報告數量也是排名前列的。
解放軍八一醫院藥劑科主任周永剛表示,這些家庭常用藥使用非常廣泛,用藥人群多,因而不良反應報告的次數也會很多。一些市民認為中藥制劑就一定安全,從而產生亂用、濫用的情況,甚至把藥品當做補品保健品來服用,殊不知“是藥三分毒”。而且由于中藥中往往含有多種藥材成分,某一種可能對身體有影響,因而在中成藥的使用上,更應該聽取醫生的建議,不能自行用藥。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數量增長快
在報告中,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報告數量呈快速增加的趨勢。
2014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報告12.7萬例次,較前一年數量增長5.3%,高于總體報告增長率;其中嚴重報告占6.7%。報告數量較多的有清開靈注射劑、參麥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血塞通注射劑等。
國家食藥監分析,中藥注射劑與其他藥品聯合使用現象依然普遍存在,有可能增加安全風險。根據《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的規定,臨床醫師須注意單獨使用中藥注射劑,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使用。此外,與傳統中藥口服、外敷的性質不同,中藥注射劑成分相對復雜,與其他藥品聯合使用現象普遍存在,在滴速、劑量、適應癥等方面易出現不規范使用,更容易發生安全風險。
兒童用藥:炎琥寧、紅霉素等風險相對突出
在今年出臺的這份報告中,特別給出了兒童感冒咳嗽用藥的指導,要求重點關注使用中的安全性。根據報告分析,2014年0-14歲兒童全年共收到不良反應報告12.2萬份,其中嚴重報告占兒童報告總數的4.4%。
“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特殊時期,不同年齡段兒童對藥物代謝能力的差別較大。其中阿奇霉素、炎琥寧、頭孢硫脒、紅霉素的風險相對突出”。江蘇省人民醫院小兒科主任周國平介紹,這幾種藥物,可以用于治療兒童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在臨床上是非常常用的。“然而有些孩子對這些藥物會產生胃腸道反應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近年來,關于炎琥寧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報告數和嚴重報告數依然逐年上升,嚴重過敏反應仍然比較突出。根據食藥監部門統計,6歲以下兒童的不良反應報告占總報告數的40%以上,不良反應表現以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為主。。
老年人用藥:種類盡量控制在5種以下
根據報告,2014年65歲以上老年患者不良反應報告比例達19.9%。老年人用藥不良反應報告的比例逐年增加,與老年人習慣用多種類型的藥物有著密切關系。
國家食藥監總局表示,由于老年人組織器官逐漸老化,各系統功能降低,尤其肝腎功能的衰退,導致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功能減弱。加之老年人多種疾病共存,臨床表現復雜,用藥種類也比較多,增加了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
根據臨床資料顯示,服用5種以下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在6%-8%,服用6-10種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將增至40%,發生了一個質的變化。
因此老年患者使用藥品時盡量做到用藥個體化、減少藥品種類、注意給藥途徑和時間。如果老人因為身體原因一定得多吃幾種藥物的話,請在醫療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心腦血管藥物:監測數據連續五年上升
從國家的情況看,近年來抗感染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量雖然還處在首位,但一直保持下降趨勢。而從另一方面看,心腦血管方面的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數據卻連續五年上升。江蘇的情況如何呢?
江蘇省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主任趙起告訴現代快報記者,今年江蘇省的數據報告還沒出來,但根據已經有的統計來看,與國家的情況大致相同,心腦血管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在增多。
“一類藥物用藥的人多,用藥量大,發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會上升。”趙起表示,社會老齡化越來越明顯,老年人的心腦血管藥物使用量比較大,這與心腦血管方面的藥物不良反應增多是一致的。
國家食藥監總局提醒,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心腦血管系統用藥尤其是口服制劑使用越來越廣泛,應進一步加強心腦血管系統用藥監測與評價。
徐州醫藥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