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服的藥物中不少是膠囊劑型的,有患者聽說膠囊服下后會聚積在胃里或腸里,甚至黏附在胃腸壁上,久而久之嚴重影響健康,是這樣的嗎?
膠囊劑系指將藥物(或藥物與輔料的混合物)裝填于空心硬質膠囊中或密封于彈性軟質膠囊中而制成的固體制劑。它可使液態藥物固體化;能掩蓋藥物不良嗅味或提高藥物穩定性;可延緩藥物的釋放和定位釋藥;使藥物迅速起效。
構成膠囊殼的材料主要是水溶性明膠(從動物的皮膚和骨骼中提取),還有增塑劑、海藻酸鈉、甘油、水及其他藥物材料。明膠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不溶于冷水,可緩慢吸水膨脹軟化,能吸收相當于其重量5~10倍的水。在醫藥領域,藥用明膠廣泛用于生產膠囊、代血漿和包衣材料等,而食用明膠作為膠凍劑、穩定劑、增稠劑、發泡劑、乳化劑、分散劑、澄清劑等,被廣泛應用在布丁、甜食、蜜餞、軟糖、罐頭及蘸料等食品中。此外,膠囊殼的不同顏色系人工添加的藥用規格色素,如胭脂紅、莧菜紅、檸檬黃、橄欖綠等所致。
根據膠囊的溶解和釋放特性,可分成硬膠囊、軟膠囊、緩釋膠囊、控釋膠囊和腸溶膠囊五類,第一類最常見,它們都不會出現患者聽說的留在胃腸里的情況。藥品出廠時需經過質檢人員的檢驗,有些還經過各級藥品檢驗所的抽檢,都是合格藥品。
閱讀下一篇
有很多藥是不能隨意涂抹于臉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