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旅游回來 買1.5萬元保健品
馬女士:保健品推銷員上門給老人做飯,令人防不勝防;
醫學專家:空巢老人心里空落,容易把保健品當寄托
全程導醫網 徐州醫藥頻道:昨日,馬女士反映,她的父母隨保健品公司旅游回來后,買了1.5萬元的保健品。此前,父母已經花費近萬元買蜂膠。馬女士還說,保健品推銷員還到家里給老人做飯,她擔心父母會繼續購買天價保健品,更擔心這保健品的質量。
旅游回來買了1萬多元保健品
幾年前,馬女士與父母同住一個小區。父母和鄰居們常聚一起談論保健品。當時,她每天都到父母家去,得知父母常去聽保健品講座,并領回一些小禮品時,她提醒父母別上當,父母當時也堅稱不會買東西。
2013年,馬女士搬家了,和她的3個兄弟一樣住的離父母較遠。他們誰有空就會去老人家看望。此后不久,她父母花近1萬元買了蜂膠。馬女士想,蜂膠可能會對身體有些好處,而且錢已經花了,就沒說什么,只是叮囑父母,不要再亂買東西了。畢竟二老只有父親每月有退休工資,家中沒多少積蓄。近一年來,她父母沒再花錢買保健品。
“前幾天,老人突然找我們要錢。”馬女士說,父親說他們剛跟保健品公司旅游回來,公司全程包吃、包住、包玩,他們參觀了保健品公司生產基地,很多人當場就預訂了保健品。馬女士和她兄弟們沒同意給錢買保健品,老人也沒說什么。
馬女士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但前兩天,她到父母家發現,二老已經花1.5萬元買了保健品。“而且是保健品公司的人帶著我父母到銀行取款買的。”更讓馬女士氣憤的是,一提保健品的事,父母還跟她急。
馬女士的父母都70多歲,母親身體一直不太好,血壓偏高、神經衰弱,有時還會頭暈、手發顫、心口疼。每年兩位老人都會去醫院體檢,并無大礙,只是患有一些常見的老年慢性病。但母親說買的保健品能“對癥”,這讓她不能理解。
推銷員上門給老人做飯
馬女士向記者出示了該保健品的包裝盒,上面印有產品名“葡銀蜂”,保健功能為“增強免疫力”,適宜人群為“免疫力低下者”。該保健品還寫明:不能代替藥物。馬女士一方面質疑這些保健品為何價格如此高,另一方面又擔心產品質量不合格,父母服用后會產生不良反應。
馬女士說,推銷人員給她母親介紹時,說了很多產品功效。再加上熟識的人告訴母親,產品非常好,她母親就信以為真了。該產品600元一盒,購買數量多,價格有優惠。因此,她父母一次性購買了1.5萬元的產品。“這分量夠一人吃兩年了。”馬女士懷疑,父母住的小區里有“托”。有些人經常先買新產品,然后老人聚一起時,就夸贊保健品效果非常好。
更令馬女士不安的是,保健品推銷人員太殷勤。他們不僅嘴甜,還經常到家里送公司的小禮品。隔三差五,帶著儀器到小區給老人量血壓、查血糖。有的甚至跑到老人家里做飯、刷鍋洗碗。
市食藥監局:保健食品沒有藥效
市食藥監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葡銀蜂”已經在食藥局備案,可以銷售。他們相關部門也曾去抽檢過,并沒有發現質量問題,但對于保健品的作用并不能確定。保健品屬于食品,并沒有醫療作用。保健功能也只包含包裝盒上寫明的。宣傳員口頭宣傳的其他功能,均沒有得到認可。
“現在推銷保健品的形式多樣化,并有打擦邊球的情況。”這位負責人說,“葡銀蜂”的定位為“免疫力低下者”,范圍是有些模糊擴大化。如果推銷人員在宣傳過程中有夸大宣傳,市民可以舉報,如果在食用過程中發現問題,市民也可投訴。
該負責人還提醒說,市民購買前,一定要看該保健品的標簽、標識、保健功能等,是否具備“衛食健字”、“國食健字”等標識。要少量購買,保健品過了保質期也是不能食用的。至于這類保健品是否價格過高,該負責人表示,保健食品是按市場調節價格,政府不能出臺指導價對其約束。
醫學專家:空巢老人心里空落 易將保健品當寄托
徐州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邵繼紅教授說,很多買保健品的老人是空巢老人。他們退休后,孩子不在身邊,心里會比較空落。推銷員扮演子女角色,走進老人心里后,給老人講養生保健知識,而這些老人對這方面知識的了解不健全、不系統,所以很容易被打動。
另外,老年人本身有或多或少的健康問題,需要照料或改善。推銷人員通過免費試用的方式,讓老年人在保健中心感受到家的溫暖。慢慢的,老人可能會放松戒備,嘗試買一種產品。有一定經濟能力的老人,怕子女責怪,會瞞著他們購買,如果子女發現責怪起來,他們也有底氣。因此,建議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提醒老人對推銷人員提高戒備。
邵教授還說,市場上的保健品質量參差不齊。老年人確實需要改善體質的,子女可以與父母溝通,選用都認可的保健品。有條件的子女,可以多讓父母學習健康知識,讀一些相關的書報雜志,或看電視節目。但子女也要提醒父母,不能全信。讓父母多了解保健知識,只是更好做判斷。選用保健品后,子女可以提醒父母,服用一段時間,再停用一段時間,對比效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也要多與父母溝通,鼓勵他們多參加戶外活動,排除孤獨寂寞。因為,空巢老人沒有心里寄托,會更強烈關注身體狀況,容易將保健品當成寄托。
圖片由馬女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