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
人參自古以來就被人們視為保健珍品,進貢給皇帝、公侯、達官貴人享用。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藥學典籍《神農本草經》記載,人參“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人參對人體有雙向性調節作用,能調節人體內神經--體液平衡及物質代謝,使人體適應變化了的外界環境,故醫藥學上稱之為“適應原樣”藥物。人參不但能增強體力,也能改善智力活動。改善心臟功能,抗腫瘤,治療貧力血、糖尿病等。
人參的服法很多,最方便又不浪費藥材當屬切片泡茶。每次取3克左右(約5—10片),放入杯中,沖入沸水,加蓋悶半小時后代茶飲。可以反復沖泡,直到參茶變淡無味,最后連渣嚼服。
黃芪
本品原名“黃耆”,李時珍解釋為:“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養之長,故名。今俗作黃芪。”其性甘而微溫,歸脾肺經,功能補益脾肺之氣,且尤善入脾胃,為補中益氣之要藥。適用于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單用熬膏服,或與黨參、白術等同用。
現代研究,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當歸
當歸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藥用其根,根據產地和藥用部位與加工炮制的不同,有當歸、西當歸、歸頭、歸身、歸尾、全當歸、油當歸、酒當歸、炒當歸、當歸炭等多種名稱。由于它對婦女的經、帶、胎、產各種疾病都有治療效果,所以中醫稱當歸為“女科之圣藥”。
中醫認為,當歸味甘而重,故專能補血,其氣輕而辛,故又能行血,補中有動,行中有補,為血中之要藥。因而,它既能補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經,又能活絡。凡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閉經,面色萎黃,衰弱貧血,子宮出血,產后瘀血,例經(月經來潮時,出現口鼻流血)等婦女的常見病,都可以用當歸治療。
當歸內服可活血補血調經,使皮膚光澤紅潤,最適合婦女平時保養。敷臉可活血淡斑,促進皮膚的新陳代謝,使皮膚細嫩有光澤。因此,將當歸稱之為為“血家圣藥”、“抗衰老及美容珍品”并非言過其實。當歸的吃法當歸主要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偏溫性,如果是體虛貧血之人,用之最好;如果身體較健壯,只是為了保健,最好不要多用,久用;過量易引起腹瀉,久用可致“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