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預比藥物干預更有效。糖尿病足完全是可防可治的,該怎樣預防呢?
1.嚴格控制高血糖:除了藥物,飲食、運動等也是治療手段。最好將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餐后2小時血糖4.4~8.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以下。每周至少監測兩次血糖,每2~3月監測糖化血紅蛋白。
2.嚴格控制血壓:血壓增高可使肢體動脈硬化和壞疽的發生率明顯增高。應盡量將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人則在140/90mmHg以下。
3.糾正脂質代謝紊亂:脂質異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應使低密度脂蛋白(L D L -ch)小于2.6mmol/L,甘油三酯(T G )小于1.7mmol/L,膽固醇(T C )小于4.5mmol/L,高密度脂蛋白(H D L -ch)大于1.1mmol/L。
4.戒煙限酒:吸煙可使血壓升高,并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過量飲酒可使血糖、血脂及血壓升高,男性每日飲酒應少于20~30克,女性少于10~20克,最好戒酒。
5.每晚溫水洗腳:水勿過熱,泡腳時先試水溫,以免感覺障礙的患者發生燙傷,泡腳后將腳趾間輕輕擦干。
6.治療雞眼、胼胝(俗稱繭子)應找有經驗的外科醫生。
7.及時治療足癬,以免潰破感染。
8.如有水皰,要及時處理,并用消毒敷料包扎、抽排皰液。
9.如果出現趾甲增厚,一般與真菌感染有關,要定期修整,以免出現壓力性潰瘍。
10.皮膚干燥可涂潤膚霜:避免足部損傷;如視力不好,不要自己剪趾甲。冬季要注意保暖,宜穿棉襪、布靴,不要用熱水袋或小水爐暖腳,應用毛巾包裹。勿長時間雙腿交叉,以免壓迫血管和神經。
閱讀下一篇
徐州體檢專家解讀:餐后2小時血糖的正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