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咨詢:我父親67歲,從年輕時開始吸煙,已有近50年的吸煙史。最近總說自己有口腔潰瘍,并且老不好,帶他到醫(yī)院檢查,結果確診為口腔白斑。請問:口腔白斑是怎么回事?其致病因素有哪些?
徐州市口腔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姜瑩醫(yī)生:口腔白斑(oral leukoplakia, OLK)作為一類常見的具有惡變潛能的口腔黏膜疾病,被定義為發(fā)生于口腔黏膜上以白色為主的損害,不能擦去,也不能以臨床及組織病理學的方法診斷為其他可定義的損害,屬于癌前病變。其發(fā)病率為0.13%~34%,癌變率4%~13% 。
人們對于口腔白斑,知曉率較低,所以誤診、誤治率較高,有些患者道聽途說,談“斑 ”色變。但口腔黏膜上的白色病損不能輕易診斷為白斑病,還需與扁平苔蘚、白色角化病等口腔黏膜病鑒別。如果白色病損與黏膜表面齊平,或去除周圍刺激因素(如殘根、殘冠、不良修復體等)后消退,都不是白斑病。
活檢是目前確診口腔白斑病的“金標準 ”,還可根據(jù)病理檢查結果判斷其癌變風險。
姜醫(yī)生表示,口腔黏膜白斑病因不明,與吸煙、飲酒、咀嚼檳榔等不良習慣有關。
01吸煙是口腔黏膜白斑發(fā)病的主要因素,吸煙時間越長、吸煙量越多,發(fā)病率越高。
02喝酒是引起口腔黏膜白斑的另一個獨立危險因素。
03經(jīng)常咀嚼檳榔,對口腔黏膜有物理刺激和化學刺激。檳榔特別堅硬,咀嚼過程中有機械摩擦,同時檳榔堿像尼古丁一樣,能夠進入人體,刺激上皮細胞角化,容易長白斑。
04其他誘因,包括經(jīng)常食用過冷、過熱等刺激性食物,長期受高溫刺激;沒事習慣性咬頰或者咬舌;假牙長期摩擦頰黏膜,殘根、殘冠長期刺傷黏膜等。
05另外,念珠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常與口腔黏膜白斑伴發(fā),念珠菌感染會加強黏膜角化,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會讓角化的細胞朝惡性方向發(fā)展。
06還有證據(jù)表明,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也能夠促進白斑上皮增長,甚至使正常口腔黏膜上皮朝白斑發(fā)展,朝癌前病變的方向發(fā)展。
07維生素A、E等脂溶性維生素缺乏,可能也與口腔黏膜白斑有關。
姜醫(yī)生提醒,預防白斑癌變,除藥物外,杜絕不良生活習慣也非常重要,主要是改變不良飲食習慣。
01改變不良習慣。吸煙,酗酒(尤其是烈性酒),喜歡辛辣、燙的飲食,嚼檳榔等不良習慣,均是白斑癌變的危險因素,患者應杜絕這些不良習慣。
02去除周圍刺激因素。殘根、殘冠、牙結石、不良修復體(不合適的義齒、牙冠等)等長期刺激,易誘發(fā)白斑癌變,應及時去除。
徐州導醫(y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