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皖魯豫四省正式簽訂衛生應急合作協議
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你好,省疾控中心嗎?我市與山東相鄰地區發現疑似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請求技術支援。”8月25日上午,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響起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疫情就是命令,江蘇、山東兩省衛生計生委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合作機制,兩支應急隊伍緊急趕赴現場,經過調查走訪、信息互通、實驗檢測、應急處置等措施,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這樣的一幕,發生在蘇魯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聯合演練現場。當天,蘇皖魯豫衛生應急合作協議簽字儀式在徐州市舉行,四省衛生計生委簽署協議,今后將在信息溝通與交流、突發事件協同處置、應急演練聯合開展、應急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建立突發事件長期、穩定、高效的衛生應急協作機制,提升相鄰區域間各類突發事件的衛生應急能力。
“在省際人員流動和貿易日益頻繁的背景下,跨區域的合作和資源、信息共享顯得尤為必要。” 江蘇省衛生計生委應急辦主任顧幫朝說,蘇皖魯豫四省及四省毗鄰各市人口眾多、交流頻繁,各類自然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突發急性傳染病等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突發事件影響的地域、重大活動醫療衛生保障的規模范圍不斷擴大,不同區域、不同部門需要通力合作,人力物力投入需要統籌協調。
記者了解到,根據四省協議,發生重大以上或跨區域突發事件后,根據協作省的請求、或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辦的統一指揮下,啟動區域衛生應急聯動機制。按照屬地為主的原則,由事件發生地為主成立現場聯合指揮部,或經幾方共同商定確定聯合指揮機構,統籌協調應急力量和應急資源開展處置工作。各協作省衛生應急現場資源,均由現場指揮部的統一調遣。
在信息溝通方面,四省將建立常態信息交流機制,及時、準確通報突發事件信息、衛生應急工作信息。同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召開1-2次聯席會議,分析研判四省公共衛生安全形勢,研究決定衛生應急合作事項;在突發事件信息、應急平臺互通、應急保障能力建設等常態工作方面開展長期交流,推動四省基層政府和相關部門建立應急合作機制。此外,充分發揮四省監測預警體系的作用,根據需要聯合建立風險管理體系和危險源、危險區域的管理制度,健全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工作機制。在遇到突發事件時,結合四省共性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風險,研究提出對策建議,共同做好突發事件預防工作。
協議還提出,四省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工作中,密切配合,相互提供裝備、技術和物資等應急支持,并強化培訓工作合作交流,在應急管理干部、應急救援力量、知識培訓方面實現共享共用。
值得一提的是,協議還提出,四省原則上每年舉行一次跨區域綜合應急演練,完善指揮機制和處置程序,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此舉將為跨省聯合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處置積累經驗,有效提升四省跨區域綜合救援的能力,確保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特別是交通、能源、通訊中斷等極端條件下,國家衛生應急隊伍能高效有序地開展衛生應急處置。”參加此次聯合演練的江蘇省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員、省疾控中心綜合業務科科長祖榮強說。
記者在當天的聯合演練現場看到,在疫情處置過程中,蘇魯兩省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通力合作,互通信息,迅速建立聯合指揮部,建立例會制度,為明確疫情規模、查實污染源頭提供了保障。兩省應急隊伍及時制定《感染性腹瀉暴發疫情調查處置工作方案》、《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宣傳畫、健康警示、居民告知書等文件材料,指導防控工作;在現場通過病例對照研究、應急實驗室檢測等手段,及時查明了病因與傳播危險因素,據此提出科學防控策略;通過實施疫點消毒、市場管理、健康教育等綜合措施,及時控制了疫情。
祖榮強告訴記者,參加此次演練的江蘇省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共有34名隊員,平均年齡約35歲,分別來自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京市第二醫院(江蘇省傳染病醫院)、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涵蓋了傳染病學、流行病學、病原微生物學、衛生應急管理等專業。這支成立于2012年的年輕團隊有著光榮的戰績,曾參與應對和處置人感染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熱、中東呼吸綜合征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圓滿完成蘆山地震、南京7.28、昆山8.2爆炸、鹽城龍卷風冰雹特大災害、長江沉船事故等緊急醫學救援任務,并在南京亞青會、南京青奧會、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活動、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等大型活動衛生應急保障任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觀看現場演練后,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應急辦公室副主任楊峰表示,此次演練,江蘇、山東兩地國家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隊嚴格按照預案和處置規范要求,以實戰化標準展示了疫情處置的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實驗室檢測、現場處置等各項舉措和流程,展示了兩地處置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合應對能力,全面檢驗了兩地跨省市應急處置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今后完善跨省應急響應機制、提高協同應對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今天的演練,說明兩省已基本建成與公共衛生安全風險防控相匹配的突發事件衛生應急體系。”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