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健康焦點:日前從衛生部醫改辦公室獲悉,為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截至今年5月,云南、重慶、河北等14個省(區、市)已出臺了省級配套文件;北京、天津等10個省(區、市)配套文件擬訂完畢,正在報批過程中;上海、黑龍江等6個省(區、市)配套文件正在制定中。
從配套文件看,各地結合實際,涌現了一些特點和亮點。首先,明確提出了工作目標。如,遼寧省力爭2015年社會辦醫機構數量達到全省總量的45%;重慶市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使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數量和床位數分別占全市總量的40%和20%,診療人次和入院人次占全市總量的20%左右。其次,暢通人才流通渠道。如,云南省明確支持公立醫院在職或者離退休人員到民營醫院工作,收入待遇不受影響并不得減少政策規定的離退休經費,積極推行醫師多點執業。第三,加大稅收支持力度。如,河南省進一步加大對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稅收優惠,在免稅期后5年內,將地方留存部分的50%以獎勵形式返還。第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如,湖北省將境外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從外商投資項目“允許類”調整為“鼓勵類”;云南省每年安排民營醫院發展專項資金2000萬元,支持非公立醫療機構重點學科建設和規模化發展;浙江省設立了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專項補助資金。同時,在優化審批程序,集中專科優勢,舉辦高水平、大規模醫療機構等方面,多地也開展了積極探索。
2010年年底,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財政部、商務部、人社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鼓勵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文件,消除阻礙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的政策障礙,確保非公立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等方面與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同樣待遇。
閱讀下一篇
全國疫情報告數據顯示狂犬病發病死亡雙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