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近日通報2006年酸奶等六類食品國家衛生監督抽檢情況。結果顯示,集貿市場的食品衛生問題仍然突出,部分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生產過程缺乏有效衛生質量控制,蜜餞和醬腌菜生產中不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問題依然存在。
——酸奶。內蒙古、浙江等7個省、自治區對市售的酸奶進行了監督抽檢,抽檢的173份酸奶樣品合格率為98.3%;不合格樣品中,乳酸菌數量低于衛生標準的兩份,蛋白質含量低于衛生標準的1份。
——膨化食品。河北、遼寧等8個省區所抽檢175份膨化食品樣品,合格率為98.3%;3份不合格均為微生物指標超標。
——醬腌菜。河北、黑龍江等7個省、自治區共抽查醬腌菜285份,合格率為86.3%;不合格樣品中,食品添加劑超標的37份,鉛含量超標的1份,亞硝酸鹽超標的1份。
——蜜餞。北京、河北等8個省、直轄市共抽查蜜餞334份,樣品合格率為56.6%;145份不合格樣品中,食品添加劑超標的129份,霉菌超標的16份。
——桶裝水。山西、內蒙古等14個省、自治區抽檢520份桶裝水樣品中有347份合格,合格率為66.7%;173份不合格樣品中,菌落總數超標的160份,純凈水電導率不合格的32份。
——麥片類食品。山西、福建等5個省、自治區所抽檢177份樣品中有151份合格,合格率為85.3%;26份不合格樣品均為微生物指標超標。
據介紹,本次監督抽檢發現,在商場和超市抽檢的蜜餞類和醬腌菜類食品合格率均明顯高于在集貿市場抽檢的食品。不合格的桶裝水、麥片類和膨化食品,主要是微生物指標超標,反映出部分食品加工企業生產過程的衛生控制不嚴,消毒程序不能滿足要求。本次抽檢發現43.4%的蜜餞類食品和13.0%的醬腌菜產品存在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問題。
閱讀下一篇
我國首部心血管病權威報告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