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衛生:在人的一生中,幼年與老年這一頭一尾兩個階段,是最需要別人關照的時候。每個人都有進入年老體弱的暮年之時,老有所養是重要的民生幸福,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
翻開中國歷史,我們便會知道,中國的養老文化博大精深。然而,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中國式養老的社會文化基礎是家庭養老:以家庭為載體,以“孝”文化為引領,以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為依托,是中國式家庭養老的重要特點,也是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礎。
可是,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特別是普遍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如果再延續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意味著一個獨生子女要承擔起父母2人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4人的養老責任,中國傳統的家庭式養老,顯然在遭遇重大的挑戰,發展社會化養老將成為必然的選擇。
其實,在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初,就已經考慮到了人們將來的養老問題,提出了社會化養老的設想。然而,養老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社會化養老的發展速度確實比較遲緩。而個別社會化養老機構曝出虐待老人的丑聞,更是讓人們對社會化養老產生信任的危機。一方面,是中國社會已經走向從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化養老的關鍵“拐點”;另一方面,卻是社會化養老無法滿足人們的養老需要。如何養老,已經成為擺在人們面前的迫切的社會問題。
發展和完善社會化養老體系,我們要做好哪些準備?
首先,應盡快出臺一部社會化養老服務標準,讓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有章可循。無章可循,社會化養老的服務項目存在太多的隨意性,自然會導致管理混亂,服務質量就無法令人滿意。
其次,應盡快改變當前社會化養老缺少歸口管理部門的現狀,應設立專門的社會化養老管理部門或指定有關部門具體管理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缺少對社會化養老機構的監管,只是強調社會化養老取代家庭養老,終歸是一句空話。因為沒有具體的管理部門,就無法將政府的監管責任落到實處。
其三,應努力提升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要讓老年人普遍認可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精細化的服務至關重要,因為服侍老人最需要耐心與愛心。如果社會化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缺少職業精神,其服務質量肯定會大打折扣。
最后,應努力培育社會化養老文化。社會化養老畢竟不是給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這樣簡單,更重要的是要讓老年人產生心理認同感和情感歸屬感。中國的家庭式養老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已經發展完善,而培育社會化養老的現代養老文化可謂任重而道遠,在中國人口老齡化浪潮來臨之際,這一任務顯得尤其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