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最新消息:2月3日,徐醫附院第二批馳援武漢的7位醫療隊隊員在培訓會上遇到了早前趕赴武漢的醫院感染管理科科長、感控專家茅一萍,她是第一批支援疫區的徐醫附院人。作為江蘇省唯一一位、國家衛健委選派的十位感控專家之一,她早在1月25日(大年初一)就奔赴武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次茅一萍主任承擔給本次江蘇省醫療隊一百多人培訓的任務,7名隊員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緊急的支援中,能夠這么快遇到自己最為親近同事,一起并肩作戰,這讓他們緊張的心理一下子緩解了不少。
在戰疫一線相逢的他/她們,組成了全國支援湖北的醫療大軍中的“徐州力量”、“附院力量”,期待他們同來自全國各界的“戰友們”一起,為我們帶回勝利的消息。在緊張的培訓結束后,他們一起合影,為彼此打氣,堅定彼此信心,為武漢加油!
徐醫附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2月2日傍晚6時許隨江蘇省援鄂醫療隊抵達武漢。他們從接到通知到組建不足一小時,打包行李到出發不足15小時,至抵達湖北算起也就剛好一天的時間,時間如此倉促,他們來不及和家人解釋,又怕家人擔心,只能找借口,有的說出差的,有的說在醫院病房里隔離了,有的說是讀博士短期回不來了。在家國兩個選擇上,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國,也堅定地踏上了向著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的逆行之路。
擔任本次援鄂醫療隊的隊長是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晁亞麗,此時,她剛剛結束一年半的援疆任務。2018年,晁亞麗主動加入江蘇省組團式援疆的醫療隊伍中,一年半來,創造了受援醫院ICU史上的多個第一,其救治維吾爾族姑娘凱麗比努爾等事跡被央視1套、13套,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多次獲得自治區、自治州的表彰。
在春節前夕結束援疆任務返徐后,本來她應該享有一個月的休息,晁亞麗無縫銜接地投入ICU繁重的日常工作。在疫情蔓延的當下,晁亞麗毫無猶豫地向醫院請求“出征”,在“請戰書”中,她寫道:“如果說援疆給我最寶貴的是什么,就是責任和擔當,是真正的對黨和國家堅定的信念。如果有需要,我可以隨時奔赴前線,第一批的同仁們是最偉大的,他們已經堅持了很久,正需要我們這樣的一線醫生去輪換、管床。”
晁亞麗的愛人也是ICU醫生,家里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但是在國家危難之時,她首先想到的是,有國才有家。
相似情況的還有她的同事,ICU主治醫師胡偉偉,一樣的雙醫家庭,一樣的二孩媽媽,還有同樣的馳援湖北戰疫一線的選擇。
孟慶亞,ICU副護士長,主管護師。他的妻子同樣是一名堅守在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家里有1個2歲,1個4歲的年幼孩子。在成為一名男護士之前,他在大學時曾入伍3年。
張文龍,ICU男護士。在此之前,他曾參與短期援疆,與晁亞麗在克州人民醫院并肩戰斗,援助期間廣受好評。
徐磊、張娟、黃康三位同志來自急診ICU,都是黨員。2月1日在醫院加班時,得知醫院正在組建赴鄂醫療隊,三人齊齊報名,當時就回家收拾行囊隨時準備出發。張娟和黃康是急診ICU的ECMO團隊的骨干力量,得知他倆主動要求上“前線”,護士長張杰其實很舍不得,卻又為護理團隊里能有如此有擔當的隊友而深受感動。黃康是一位剛上班幾年的男護士;張娟家庭負擔很重,父母和婆婆都有病在身,孩子又小,卻毅然決然將一家子的重擔托付于丈夫,隨同戰友們一起“出征”;至于徐磊,同事們提到他都是贊不絕口,“無論在工作能力上還是個人品格上,用任何溢美之詞形容他都不過分”。
正如晁亞麗申請赴鄂時所說:“沒有國何談家,沒有附院何談我們個人”,他們所做的,是“自己本就應該做的本職工作,擔當一個共產黨員本應承擔的責任”。
此刻,我們身在后方、心系戰友,只盼他們早日凱旋。請記住他們的名字:茅一萍,晁亞麗,徐磊,胡偉偉,孟慶亞,張文龍,張娟,黃康。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