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焦海波 黃玉梅)備受市民關注的市政重點工程——第一人民醫院整體遷建工程已進入掃尾驗收階段。
新院經過近4年的建設推進,將于今年正式啟用。醫院按照“省內一流、國內先進的現代化園林式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建設,建成后將成為淮海經濟區內單體規模最大,集智能化、現代化、人性化于一體的南部醫療中心。
亮點一:風景如畫、風格優雅的醫療勝地
2015年開工建設的第一人民醫院整體遷建工程,坐落在銅山區大學路西側,新址醫院占地面積210畝,總建筑面積38.98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積34.15萬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去年9月,該項目獲得“長三角醫院建筑優秀案例獎”。
據市一院黨委副書記、新醫院建設現場指揮部負責人馬乃營介紹,新院位于云龍湖風景區內,佛手山腳下,依山傍水,環境優雅。依托環境優勢,新院建設上采取生態策略,利用好院區的天然氧吧,圍繞核心的綜合醫療區布置,實現功能上的科學緊湊。院區建設充分利用現狀山體綠化,打造立體化的園林式的醫院。將醫院建設成為風景如畫,風格優雅的醫療勝地,成為云龍湖風景區又一道靚麗的風景,展現現代化醫療機構的形象。
據了解,院區中的眼科診療中心、門急診中心、手術中心和病房區以醫療街為軸,輔以醫技區、住院區通廊等進行功能組織,形成清晰明確、緊湊協調的分區和流線構成。這樣的布置既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也具有適用未來醫療技術和醫療模式快速發展的靈活性。
亮點二:集智能化、信息化、現代化于一體
新院建設了全數字化互通互聯,將BIM技術深度應用到醫院建筑運維,為“智慧醫院”提供“智慧建筑”模型。
據了解,基于BIM平臺的智慧醫院管理系統,創建了建筑、結構、機電安裝、視頻監控、電梯、醫用氣體、污水處理等專業環節的運維模型。同時,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將三維可視化模型與實時運維數據動態整合,營造“實景”運營管理體驗。無論是建筑設施的管理還是病人看病,都是截然不同的全新體驗。
馬乃營介紹,計算機網絡系統、監控系統、影像系統、綜合數據系統、遠程會診系統、會議傳輸系統、自助導醫系統、床邊診療系統等智慧醫院的“標配”均有體現。醫院建筑信息模型,通過三維立體構建,除了消防、安保、車輛管理等監控之外,還增加了嬰兒防盜及病人防走失系統。
據了解,新院將實現院內各診療環節信息互聯互通,建立較完善的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打通線上線下服務機制;逐步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應用。
亮點三:人性化、舒適化,讓患者換種心情來就診
新院強調了可持續發展和以人文本的精神,細致研究門診、醫技、病房等空間需求,實現內部功能的合理與最優。建成后的新院設置急診區、住院區、行政辦公區、后勤保障及生活區等。其中,病房樓4棟,設置床位2500張,有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和部分多人間,這樣的住院條件,在目前國內的大型綜合醫院中并不多見。
“目前,很多醫院受制于車位的緊張,導致人員擁擠、就診流程不合理等問題。為了滿足患者就診方便,新院設置了3800多個機動車停車位,大大提升了服務和保障空間。”馬乃營表示,為了方便患者和家屬就診,醫院還建設了快捷酒店、美食街等配套設施,可提供一站式服務。
亮點四:科室設置齊全 專科特色鮮明,成為徐州市南部醫療中心
“僅有園林式的就醫環境是不夠的,還要有配得上的醫療技術水平。第一人民醫院歷史悠久,是徐州最早的公立醫院,是一所科室設置齊全、專科特色非常鮮明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馬乃營說,市級眼科診療中心、省級腹膜透析指導中心、國家級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都是醫院的優勢和特色。
為促進醫聯體建設向上、向下同步延伸。去年以來,隨著“吳孟超院士工作站”“淮海經濟區肝膽胰診療學術中心”“江蘇吳孟超腫瘤精準醫學中心”“淮海經濟區醫學與生命科學院士聯盟”“淮海經濟區眼科聯盟”等相繼落戶市一院,將成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醫療高地建設的一個重要支點。
目前,醫院整體遷建工程已進入掃尾及竣工驗收階段,任務重、時間緊,為確保今年6月底完成工程建設并具備搬遷條件,醫院專門成立了整體遷建工程現場指揮部。
圍繞“搬遷、調整、發展、提升”八字方針,杜鐘祥院長對各工程項目進度和時間節點進行了詳細梳理,并做出明確要求。希望全院上下務必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主動參與完成新院建設和搬遷工程,為健康徐州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