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通訊員 李永奎 楊焱)為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以下簡稱醫養結合),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由徐州衛計委牽頭,市民政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市城鄉建設局共同制定的《關于深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近日出臺。《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市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將基本建立,全市老年護理院達到20所以上,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的50%以上。
2020年,全市醫養結合政策體系將基本建立
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滿足廣大老年人醫療服務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必由之路。為科學統籌養老和衛生資源,徐州市衛計委牽頭、聯合7大職能部門共同制定了《關于深入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實施意見》,對我市接下來的醫養結合政策體系等作出指示要求。
《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市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實現有效銜接、有序共享。建立健全與“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深度融合養老服務體系”相適應的,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
此外,泉山區將作為省級醫養結合試點縣(市、區),力爭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示范性強的醫養結合試點項目。其他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促進醫養結合的有效形式,至少確定1個醫養結合機構開展試點,積累經驗、逐步推開。
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
《意見》要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結合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建立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制度,為老年人免費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加強老年人健康指標監測和信息管理;每年為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開展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體格檢查、健康教育指導。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方式為行動不便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的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等服務,符合規定的費用納入醫療保險和基本照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圍繞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目標,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的延續性治療、康復護理治療為重點,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設康復、護理和安寧療護床位,推進基層護理和延伸居家護理,實現優質康復和護理服務下沉。市本級至少建立1所安寧療護中心或有安寧療護功能的醫療機構,每個縣(市、區)建有1所以上護理院或康復醫院。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將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綠色通道
為實現養老與醫療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是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另一方面是推進老年醫療機構和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根據《意見》要求,至2020年,全市老年護理院要達到20所以上,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的50%以上。
首先,100張床位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應單獨設置護理站(醫務室),條件具備的養老機構可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等。鼓勵執業醫師到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進行多點執業,支持具備資質的醫師和專業人員在養老機構開展疾病預防、營養、中醫養生保健等非診療行為的健康服務。
其次,推進老年醫療機構和護理型養老機構建設。加快發展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業醫療機構,合理規劃布局,逐步形成涵蓋老年病醫院、護理院、康復醫院以及綜合醫院、中醫醫院老年病科等在內的多層次老年醫療服務體系。公立醫院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將部分一級或二級公立醫院轉型為老年護理服務機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和中醫醫院要開設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等工作。
全市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對老年人看病就醫實行優先照顧,開通綠色通道,在掛號、收費、取藥、住院等窗口明顯位置設置“老年人優先”標志。
推進“互聯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在加強醫養結合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方面,依托家庭醫生系統,為居家、社區養老人群提供高血壓、糖尿病、心臟功能監測等,對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老人實施緊急救援和及時有效轉診。組織醫療機構開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探索基于互聯網的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開展網上預約、線上支付、在線隨訪、健康咨詢,以及可穿戴設備、智能健康電子產品和健康醫療移動應用,提高服務的便捷性和針對性,促進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發展。
此外,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醫療機構內設養老機構符合條件的,享受養老機構相關建設補貼、運營補貼和其他政策扶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屬于社會辦醫范疇的,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享受政策扶持。支持社會力量通過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模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