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健康信息:徐州市康復醫院的成立,是依托于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的雄厚實力。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成立于1994年,是江蘇省乃至淮海經濟區規模最大、實力雄厚的康復學科,也是江蘇省臨床重點專科、徐州市醫學優勢學科和徐州市康復醫學診療中心。
2013年6月,經過近兩年積極籌備,徐州市衛生局整合全市相關醫療資源,依托徐州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的技術優勢,托管徐州市老年病院,按照三級康復醫院標準成立了徐州市康復醫院。2014年8月,徐州市康復醫院通過了江蘇省衛計委的驗收,成為蘇北唯一一所三級康復醫院。
“雖然成立只有1年半時間,但無論在康復醫療服務能力、技術水平還是科研教學培訓能力方面,我們都走在了江蘇省前列。”陳偉說。
12月18日,記者來到徐州市康復醫院進行實地探訪。在康復醫院一樓訓練大廳內,一個1米多高的“康復機器人”尤為引人矚目:68歲的鄧大媽正小心翼翼地操縱一只機械手臂,把屏幕上的蘋果抓起放入一個虛擬的筐里。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對她來說并不容易。3個月前,鄧大媽因為中風而導致半側癱瘓,正在此接受康復訓練。這個摘蘋果的游戲,既需要有足夠的臂力,還需要精準的手指拿捏度,是專門針對上肢功能需要康復的患者而設計的。
屏幕前,鄧大媽“玩”得很投入,時而緊張,時而露出輕松的笑容。“這感覺像在玩電腦游戲一樣。”她說。康復治療師張張明介紹,這臺康復機器人是醫院新引進的互動式訓練設備,可以提供摘蘋果、接雪花等難度各異的小游戲,通過電腦屏幕向使用者提供視覺反饋,讓患者在娛樂中逐步改善上肢功能。除了上肢訓練,這臺機器人還能幫助腰椎損傷患者進行雙下肢力量練習。
練習時,操作者會處于一個固定位置,通過腰部綁帶保持身體垂直,上半身固定在機器上,下肢套在“機械腿”里,根據前方屏幕上的動畫提示,努力調整自己的前進方向和運動力度。當患者力量不足時,“機械腿”會帶著患者的雙腿走,并記錄數據,每天固定訓練能幫助患者循序漸進恢復力量。
“這種游戲式的訓練還有模擬系統,利用傳感設備和屏幕設定幫助患者完成訓練。”張明介紹,比如“摘蘋果”游戲,患者將手臂套入感應設備,根據屏幕顯示,把樹上蘋果放進框內,以鍛煉上肢功能;“踢足球”游戲也是在患者腿部綁上感應器,患者看著屏幕中的足球和球門,模擬踢球的動作。
在康復治療部,瑜伽球、跑步機、步態器、矯正鏡、多點懸吊訓練系統等各類康復器械琳瑯滿目。據介紹,徐州市康復醫院除擁有美國GE通用新型雙層螺旋CT機、可移動C型臂X光機、數字成像X光機(DR)、荷蘭飛利浦血管造影機(DSA)、西門子彩色超聲診斷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基礎設施外,還擁有國內領先的康復醫療、科研、教學設備,其中包括腦電動態監測、運動心肺功能測試和監護系統、運動功能評估與訓練系統、視覺反饋步態分析與訓練、表面肌電、康復機器人、作業分析評定與運動訓練、認知功能計算機評測與訓練、失語癥計算機評測與訓練、情景互動、經顱磁刺激、肌肉骨骼超聲等。
“根據患者功能障礙的情況,康復師會提出治療目標,選擇適合的作業療法,一般會從普通器材到虛擬系統,康復訓練會愈加精細化,以便最大限度發揮患者殘存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張明介紹。
據徐州市康復醫院副院長陳偉介紹,徐州市康復醫院現擁有開放床位500張,職工476人,其中康復專業博士、碩士16人。醫院共設有神經康復科、骨關節康復科、脊髓損傷康復科、心肺康復科、疼痛康復科、兒童康復科、老年康復科、工傷康復科、產后康復科、內科、外科及重癥監護室等十余個專業科室。
今年,又建起全國首家“亞重癥康復監護單元(MCU)”,專門收治從ICU 轉診的患者,這部分患者病情比重癥患者穩定,但又比普通患者嚴重,如果長期呆在ICU病房,無疑是對醫療資源的浪費,而MCU的設立則有效緩解了綜合醫院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也為這部分患者提供了專業、長期的康復治療場所。
“很多患者尤其是腦梗后遺癥等疾病患者,康復訓練是他們能否實現生活自理的關鍵。但很多時候,康復治療也是無法預期的,恢復到什么程度與患者的心態有很大關系。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鼓勵和糾正患者在訓練中的表現。”陳偉說。
為了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在康復醫院,患者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專業的康復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在此期間,康復師們要想盡辦法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這是份體力活,更是份良心活,考驗康復師耐心的同時也考驗患者的意志力。
徐州健康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