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李園 孫海芹 報道:9月23日早上,徐州市婦幼保健院的產房里喜慶熱鬧,坐在輪椅上的李師傅看著他剛剛出生的兒子不停地笑著,嘴里含混地說著兒子的小名“旺旺”“旺旺”!
李師傅剛做爸爸的喜悅心情和所有的爸爸是一樣的,但不一樣的是,他不能親手抱抱孩子,甚至不能俯下身子親親孩子可愛的小臉蛋。盡管這樣,大家還是滿足了,因為七年的治療路, 走到今天,已經很令人欣慰了。
七年前,李師傅遭遇了一場車禍,那時他結婚僅僅只有兩個月。生命保住了,但是大腦受傷很重,七年間先后到全國各地進行了很多治療,但大腦認知方面一直沒有好的轉變。
去年9月份, 李師傅住進了四院康復科,那時,他的言語、認知、反映力各方面幾乎為零。康復科主任陳偉介紹說:住進了康復科,就是如何去醫治他心理和生理上的創傷,恢復心理更為重要。
大夫們在詳細的醫治方案中,更是注重鼓勵治療法:“要給他看到目標和希望,要經常給他鼓勵,每進步一小點,就給他鼓勵,在訓練中,發現有進步以后,給他豎大拇指,或者給他朵小紅花了之類的,他現在有些小孩化的傾向。”
整個治療過程是枯燥而艱苦的,進步也很是微小,需要病人、家人和治療團隊的耐心和努力。七年來,李師傅的妻子、父母對李師傅照顧地無微不至,母親做后衛,在家里料理家務 ,買菜做飯,父親和妻子白天黑夜輪流在醫院里,就這樣過了一天又一天,來康復科幾個月后 ,李師傅已經能含混的說出爸爸媽媽了,有了事情還會在寫字板上寫一寫,這讓李師傅的家人很是欣慰。
李師傅71歲的老父親說:“說媽媽,再見,謝謝,這些話都有,你要注意聽,都有的。還經常寫字交流,要干什么事干什么事都寫下來。特別是他要吃什么,想干什么。我們還是有信心的。在康復醫院,對我的孩子的進展還是有的,精神面貌都很好。確實都很高興。”
更為可喜的是,李師傅的妻子懷孕了,這個消息給李師傅的家人、康復科的大夫們帶來了更大的希望,陳偉主任很是感慨地說:“給我們的最大的感觸,就一個是家人的關心,還有運用科學的方法,發揮他的殘存功能。他的康復給人的概念就是家庭、社會還有我們這個團隊的治療,給他一個比較完整的環境。他的家人,太讓我感動了。”
現在,李師傅看著7斤多重的兒子,和妻子比畫說著別人聽不懂的語言,妻子告訴記者,李師傅問她幾號能回康復科看他,問有沒有奶水讓小旺旺吃。臨走了,李師傅不停地用手指著床 ,妻子輕輕地說,我知道,他讓我上床休息,別累著。
簡單地交流,暖了妻子的心,感動了周圍人的心。
陳偉大夫告訴記者,有了孩子,李師傅常常笑,好的心情對他的治療也會有幫助。經過努力,會有一天,李師傅能抱一抱、親一親他的旺旺。因為有了愛,就會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