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重點專科:持續攀升的患者數量、年輕化的發病趨勢、復雜多變的病情……如此種種,給腎臟病的治療帶來巨大難題。作為江蘇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腎臟內科為破解腎臟病救治難題,通過同步開展國際前沿技術、推廣一體化、規范化診療模式等舉措,實現腎臟病綜合救治水平的不斷提升,為廣大腎臟病患者實現精準護航。

科室查房
致力明確診斷 讓疑難腎病患者接受精準治療
腎病難治是個不爭事實:部分腎病患者病因不明,僅依靠常規化驗是不夠的;許多腎臟疾病均有相同或類似的臨床表現,但病理檢驗結果卻不相同……想要明確診斷和了解疾病的進展情況,就必須有很好的臨床思維和新技術。2012年-2015年,孫東前往美國梅奧診所學習,學習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腎損害診治新技術。
69歲的陳女士(化名)已經輾轉好幾家醫院,但是她的“血管炎”卻遲遲沒有治好。她說,半年前,皮膚出現大片皮疹,看著很嚇人,立即去某醫院皮膚科做了檢查,被懷疑為血管炎,于是按醫囑進行治療。一段時間后,陳女士發現治療效果不太明顯,又換了幾家醫院咨詢、治療,可治來治去就是不見好轉。又急又氣的陳女士帶著一袋子診斷材料找到了徐醫附院腎臟內科主任孫東,她表示:“再不能給治好,我可真受不了了。”
孫東仔細查看了陳女士的檢查結果,發現存在蛋白尿,懷疑其患有一種復雜性的腎病。在他建議下,陳女士做了腎穿刺活檢,結果確定為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腎損害,證實了孫東的推測。
因遲遲治不好病前來求助的還有沈先生(化名)。沈先生在一次體檢時發現患有腎病綜合征,在幾家醫院接受了治療,沒有明顯效果。期間,還因疾病侵犯心臟,血栓累及到下肢動脈,一度需要介入溶栓治療。由于病情越來越重,沈先生只能靠輪椅代步。一會兒懷疑是腎病,一會兒又懷疑是血液病,沈先生的病隱藏得這么深嗎?孫東接診后,也安排其做了腎穿刺。活檢結果表明,沈先生患的是AL型淀粉樣變性,先累及腎臟,進而又累及心臟。病情診斷明確后,就用國際上新的藥物為他進行對癥治療。
在孫東看來,陳女士及沈先生曲折的就診經歷并非偶然。因為他們所患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腎病,本身就是一種容易漏診和誤診的疾病。“這個病相對少見,屬于交叉學科,導致臨床醫生對該病認識有限,缺乏經驗,再加上該病的臨床表現有很大差異,治療難度相當大,所以一些患者在‘治療’后,不僅病情沒控制住,反而產生了副作用。”孫東稱,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腎病的治療前提是早日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
據了解,徐醫附院腎臟內科常規開展經皮腎穿刺活檢,迄今已逾10000例,幫助許多疑難腎病患者最終明確診斷,進而接受精準治療。其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腎病的診斷需要實驗室特定技術支持,徐醫附院的率先嘗試填補了徐淮地區腎臟領域的空白。

討論病例
接軌國際前沿 創新發展為患者精準護航
患者對醫生的最大期待是什么?簡單的6個字就能概括——醫術精、療效好。在徐醫附院腎臟內科,醫護人員始終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堅持創新發展路徑,不斷提升診療水平,更好地幫助患者解除病痛。
兩年前,李先生(化名)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查出患有多囊腎,因無明顯癥狀,他并沒有放在心上。半年前,李先生反復出現疼痛等癥狀,這才想起來就醫。在當地多家醫院診治,結果對李先生打擊很大:既心疼醫藥費打了水漂,又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
在朋友推薦下,他來到徐醫附院腎臟內科,將希望寄托在科主任孫東身上。了解李先生的病情后,孫東帶領科室成員成立專項治療小組,為其制訂了“多囊腎一體化”治療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飲食、水化及降壓治療后,孫東又向其推薦了一種新型藥物——托伐普坦。服藥兩周后,復查腎臟彩超,提示兩側腎臟囊腫體積均較前明顯縮小,并伴有腎功能改善。這下子,李先生心里踏實了:“我的病有救了!”
據介紹,多囊腎的囊腫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大。增大的囊腫會壓迫腎臟,使腎臟結構受到損害,發生纖維化,進而出現終末期腎衰竭(尿毒癥)。以往針對多囊腎的治療,尚未形成明確規范,藥物選擇上也存有爭議。孫東在梅奧診所學習了新的多囊腎治療技術,并將新技術引回國內。目前,徐醫附院腎臟內科開展的多囊腎一體化治療,可有效延緩多囊腎的進展。
引進新技術,加強臨床研究的科室發展之路,腎臟內科的腳步從未停下。
2017年,科室牽頭成立“CKD高尿酸血癥多中心臨床研究”,與淮海經濟區各大醫院結成研究聯合體,圍繞慢性腎衰與尿酸關系等展開臨床研究,從而推動慢性腎臟病合并高尿酸血癥診治更加規范化。2018年,率先在徐州市開展腹膜透析套管針穿刺置管術,推動科室向微創技術發展邁出堅實一步。該技術僅需在患者臍旁開一個小切口,插入套管針建立手術通道,成功把腹膜透析導管低端精準地放在膀胱直腸凹陷處,有利于減少患者的術中痛苦,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經濟負擔,提高生活質量。

繁忙的血液凈化中心
潛心磨礪 牢牢守護患者生命線
對于很多腎病患者來說,血液透析是一種有效的維持性治療方法。患者需要不間斷接受每周2次至3次的治療以延長生命。因此,腎臟內科血液凈化中心的醫護人員基本都是全年無休。
6月11日下午1點半,馮先生(化名)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護士為他建好透析通路:血液從左臂上的動脈瘺出發,順著長長的管路流向床旁的透析機。“積攢”在血液中的各種有害物質以及多余的代謝廢物,在小小的透析機里被“清除”出去。凈化后的血液再順著管路流回馮先生左臂的靜脈血管中。馮先生說,自己患有尿毒癥,這十多年來都是在徐醫附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從未間斷。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徐醫附院的“血透衛士”們克服諸多困難,堅守崗位,為病患完成治療,幫大家延續生命。
疫情防控最關鍵的時刻,不少診療活動都被迫暫停。考慮到透析患者抵抗力弱、來源分散,保障透析患者的安全成為腎臟內科關注的重點。很快,科室制訂了血液透析室的疫情防控方案,并對所有透析患者及陪護人員進行嚴格的流行病學篩查,保障了透析室的順利運轉。

關愛患者
救死扶傷是醫者的初心和天職。平日里,腎臟內科是通過運用精湛醫術為患者解痛來踐行初心;防控期間,他們迎難而上,詮釋出醫者捍衛患者生命的大愛與堅定。科室人員孫東、王迪生、張穎、邱曉楠主動請戰馳援湖北,孔劉莎、吳慧、陸穎、王偉偉、蔣甘孺積極前往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支援……
“打鐵先要自身硬。想要為更多的腎病患者守住生命線,不僅要一如既往地堅持患者為先的診療理念,更要潛心磨礪,不斷發展,實現診療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孫東表示,作為國家臨床藥物試驗(GCP)基地、江蘇省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江蘇省省級血液凈化培訓基地、江蘇省省級腹膜透析培訓基地、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徐醫附院腎臟內科一方面積極打造淮海經濟區腎臟診療中心,一方面向省級臨床重點學科和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發起沖擊。目前,科室正在探索亞專科團隊建設,圍繞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原發腎臟病、繼發腎臟病、慢性腎臟病管理等5個方向搭建框架,進一步推動規范化、精準化診療水平,為廣大腎病患者保駕護航。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