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徐州重點專科: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是以江蘇省重點專科心臟診療中心為核心,配合急診科、導管室,心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呼吸科、CT等科室,與六縣區醫聯體醫院和120整合,以醫療互聯網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的覆蓋全徐州市及周邊六縣市區域的協同胸痛救治網絡,同時還輻射安徽宿州、河南永城、山東棗莊、江蘇連云港等地。
2015年9月正式被授予為“中國胸痛中心”的榮譽稱號,日前,又被評選為全國首批中國胸痛中心示范基地。這是對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在區域的影響力、醫院規模、教學能力和輻射能力的肯定。
相信大家也聽說過不少在運動或日常生活中突發心梗的事,但在傳統救治模式下,通常患者打電話到120求救,120將患者送到最近醫院的急診科,先做各項檢查、會診、準備手術、等家屬簽字、再做手術,整個過程要費很多時間,很多寶貴的生命就在等待中流逝……
胸痛中心的建立,可以優化流程、更快地搶得時間、爭分奪秒地救治心梗患者。舉例來說:
作為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網絡所覆蓋的區域,120工作人員接到病人后,一邊在救護車上為患者進行必要的搶救,一邊將病人的生命體征數據、心電圖等相關資料通過網絡告知我院胸痛指揮中心,待患者送至醫院時,急診科、心內科、介入導管室等的相關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到位。
哎呀呀,這個胸痛中心我知道,之前一起跳廣場舞的老張就是突發心梗,通過這個胸痛中心及時搶救過來的,我正想去問問具體情況呢!
徐州中心醫院胸痛中心的優勢,首先在于整合了一批醫術精湛、經驗豐富的精兵強將,24小時全天候有醫務人員候守值班,只要有患者入院,即可第一時間安排手術治療;其次,建立于1988年導管室的規模為當前徐州市區最大,擁有5臺國際上最先進的DSA血管造影機,基本上可以保證了急性心梗病人在進入醫院后的半小時內接受急診PCI手術。
市民如出現胸痛,也就是胸部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感覺,比如說胸部感到非常緊、悶悶還帶有發脹的感覺、窒息感、被大石頭壓住胸部的壓迫(壓榨)感、沉重、燒心、堵塞及頸部發緊等感覺,記得撥打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24小時值班電話:18952171860
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為老百姓生命保駕護航,也是我們徐州人的驕傲!
自徐州中心醫院胸痛中心成立以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胸痛中心共處置病人954例,其中急性心梗患者高達694例。
對于接受PPCI治療的急性心梗患者,從醫院大門到導管室球囊擴張時間大幅度縮短,用時由95分鐘縮短至74分鐘,最短的時間僅為33分鐘,死亡率在2%以下,明顯改善了患者的預后。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8月7日晚上,徐州市區暴雨如注,市區多條道路積水嚴重。
對急性心梗患者來說,搶救效率直接關乎患者的生死。在徐州市中心醫院胸痛中心,多名醫務人員冒雨趕到醫院,為的是搶救一名急性心梗病人,最終病人轉危為安,讓醫護人員們倍感欣慰。
當晚20點30分,胸痛中心的“扁鵲飛救系統”發出緊急通知:一位74歲的急性心梗患者發病3小時,診斷為急性前壁心梗,需實施急診PCI手術,請醫務人員立即到位。
通知發出時,暴雨還在不停地下,值班醫生、心內一科吳強主任和宗雪峰副主任醫師,護士李青偉、孟峰立即冒雨趕往醫院。急診手術的準備工作也在同步進行之中。
因為雨水太大,醫院大門口積水嚴重,騎著電動車趕來的宗雪峰醫生,無法進入醫院,只好把電動車停在醫院門口,一路趟著齊膝的水趕到導管室。
21:05,醫護人員全部到位。完成術前準備的患者21:15到達手術室,介入手術隨即開始。21:35,患者堵塞的冠狀動脈成功開通,并植入一枚支架,患者轉危為安。
雖然遭遇暴雨天氣,但在胸痛中心綠色通道急救團隊的通力協作下,從患者到達醫院到成功開通患者梗塞相關血管,用時低于90分鐘。患者被推出導管室時,呼吸平穩,原本蒼白的臉色已經變得紅潤,家屬不停地向醫生和護士們道謝。
吳強和宗雪峰兩位醫生說道:“這其實只是胸痛中心搶救的急性心梗病人中最為普通的一例,只不過遇到了暴雨天氣,但對醫護人員來說,有病人需要我們時,無論多么極端的天氣,我們都會義無反顧,永往直前……”
正如心臟診療中心韓冰主任所說,建設胸痛中心最大的意義在于:它能充分發揮核心醫院人才和技術優勢,利用醫療互聯網信息系統,將規范化流程、技術延伸到整個區域基層醫院和120救治網絡,不斷完善綜合急救體系,規范化培訓機制,建立起急性心梗救治“綠色通道”,形成區域性的急救網絡,可以實現胸痛患者的區域協同診療、快速診斷轉運,從而縮短患者的救治時間,降低死亡率,提升區域整體診療水平。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