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王靜采訪報道:在醫療臨床中,孫浩淼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中毒兒童。他介紹說,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各種化學制劑越來越多。大量新藥、農藥不斷涌現,人們接觸藥物和有毒化學物品也隨之增多。小兒中毒多發生于1-4歲兒童,是兒科急癥中常見疾病之一。有資料表明:1–4歲兒童意外死亡已經位列兒童死亡第一位,中毒則列意外死亡的第三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小兒中毒與成人不同,成人中毒多與職業有關,慢性中毒較多。
小兒中毒則與周圍環境、家長對小兒照看不周、藥物或毒物放置不當等有密切關系。小兒由于年幼無知,缺乏生活經驗,不能辨別有毒或無毒。嬰兒時期喜歡拿到東西放入口中,幼兒期常誤認藥片為糖丸含服;學齡前期的活動范圍更廣,接觸毒物的機會增多。加之小兒機體尚未發育成熟,易受損傷。因此,小兒中毒遠比成人多且嚴重,防治工作尤為重要。
小兒中毒常見的幾種原因
孫浩淼說,家長和保教人員的疏忽、醫務人員的粗心大意、飲食人員不注意衛生,是造成小兒中毒的重要原因。直接原因可歸納如下:
一是藥物或其他化學毒品用量,用法或保管不當,使小兒誤服或接觸而中毒。家長擅自給小兒亂用藥物,醫源性誤用藥物或藥物過量,以及家庭常用滅蚊、滅鼠等藥品使用不當均可造成小兒中毒。
二是進食未經去毒處理的各種動植物,或把毒物誤當成普通食物(如亞硝酸鹽誤做食鹽)食用。
三是某些食物由于處理不當而產生毒性,進食過量而引起中毒。
四是有毒動物的蟄咬。
哪些癥狀能判斷孩子中毒?
如果大人看到兒童接觸或誤食一些毒物,診斷起來就非常容易。但由于小兒不會陳述病情,加之中毒種類繁多,小兒中毒表現往往缺乏特異性。這樣判斷起來就比較困難。如果遇到下面幾種情況,就應該想到孩子是中毒了:
一是健康兒童突然起病,病史不明,且癥狀及體征不能用一種疾病解釋;二是集體同時或先后發病、癥狀相似的患兒。如幼兒園、學校一些群居的兒童,并且癥狀相似,首先考慮中毒;三是患兒經過“認為是有效治療”而起不到應有效果時,也要考慮中毒的可能。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⑴詳細詢問發病前的情況,包括飲食內容、生活情況、活動范圍、家長是否從事接觸毒物的職業;要明確判斷家中是否放置滅蚊、滅鼠等有毒藥物,家中是否有常備藥、這些藥物是否減少、和患兒在一起的孩子是否有相似的癥狀?這些都是重要的線索。
⑵現場檢查。注意患兒周圍是否留有剩余毒物,同時檢查患兒衣服、皮膚以及口袋中是否留有毒物。
⑶臨床癥狀:急性中毒首發癥狀多為嘔吐,腹痛,腹瀉抽搐昏迷等。如果健康兒童突然出現這些癥狀。應考慮中毒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