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孫海芹 高聰 報道 今年以來,徐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應用國際先進的CARTO三維定向標測系統,成功地為12名心房顫動患者做了射頻消融手術。該技術的應用有效提高了心房顫動等復雜心律失常患者治療的成功率。
病例分析:某患者心律失常、房顫近10年,兩年來癥狀反復發作、持續加重,一活動即心慌、氣短、藥物治療無效,近日在徐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接受手術。術中,該院蔣樹中主任利用CARTO三維定向標測系統準確構建了與張某心房完全吻合的心臟立體模型,在高清晰、精確的病灶定位下將射頻消融能量集中釋放在病人肺靜脈口外心房肌靶點上,一小時后,肺靜脈內的房顫病灶被隔離,房顫得到根治,手術宣告成功。
據徐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蔣樹中主任介紹,目前治療房顫的常用手術方法是以肺靜脈電隔離為終點的肺靜脈環形消融術,僅根據X線確定消融部位,導管定位差,成功率僅為60%——70%。三維心臟電解剖標測系統(CARTO)指導下房顫射頻消融術是在患者背后放一個低磁場發生器,插入一個帶有被動傳感器的射頻導管,通過磁電系統,計算機可準確記錄導管經過的路徑,描繪出心臟的立體結構,立體呈現患者心臟各腔室及大血管的大小、解剖形態和相互位置,避免了手術過程中想當然地進行圓形或近似圓形的線性消融,而可以根據患者的肺靜脈實際特點設計和實施不同形狀的線性環肺靜脈消融。
另外,該系統下可實時清晰掌握消融導管遠端與心房壁的貼靠情況,從心臟外和心腔內觀察導管遠端的位置,有助于隨時發現消融導管是否移位,是否滑脫,有外科直視手術一樣的效果,避免重復和無效消融放電。因此,應用Carto三維定向標測技術有利于保證消融損傷的透壁和連續性,增加了消融的有效性,不但可縮短手術和X線曝光時間、減少手術相關并發癥的發生,也有利于降低術后房顫的復發率。手術成功率達90%以上。
相關鏈接:心律失常,是指心臟的正常節律發生了異常改變。快于正常心率(60-100次/分)的心律失常則稱為快速性心律失常,臨床上以心悸、心慌、胸悶、乏力、頭暈、目眩等為主要表現,嚴重者可出現胸痛、呼吸困難、肢冷汗出、意識喪失、抽搐等表現。三維心臟電解剖標測系統(Carto):射頻消融治療心律失常的傳統標測方法是通過直接記錄多導心內電圖,根據局部電位的形態、振幅以及相互之間的時間關系進行定位。對于簡單心律失常而言,這種方法具有簡單、實用和快速的優點,但對復雜的心律失常則常常勉為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