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徐州日報》2012年2月10日 第四版
導語:近年來,徐州市兒童醫院在市委、市政府及衛生局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通過“品牌創建年”、“規模建設年”、“感動服務年”和“科學管理年”等一個個貫穿全年的主題活動,推動醫院醫療質量、技術水平、專科建設等整體實力躍上新的臺階:該院順利通過了“三級兒童專科醫院”的評審,先后榮獲了“江蘇省醫療服務先進單位”、“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徐州市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單位”、“徐州市人民滿意醫院”、“徐州市優秀冠名紅十字醫療單位”等榮譽。
醫院重點專科建設取得突破性發展,新生兒外科躍入省級重點專科行列,成為本地區唯一的省級兒童臨床重點專科,醫院的學科帶頭人、科主任中30多人次在中華醫學會、省醫學會、徐州醫學會等各級學術委員會任擔任委員,目前現有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均為市級以上委員或(副)主任委員。
品牌創建年、規模建設年,夯實了醫院發展的基礎
徐州市兒童醫院是徐州地區唯一的兒童專科醫院,在淮海經濟區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08年3月新領導班子成立后,醫院明確了新的發展定位――通過加強專科建設、人才建設,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和新技術,提升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服務水平、管理水平和整體實力,把兒童醫院打造成淮海經濟區兒童醫療服務中心、兒童健康中心。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該院從幾個“主題年”入手,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如2008年的品牌創建年、2009年的規模建設、2010年的感動服務年和去年的科學管理年。
一個個“主題年”如何確立的?醫院領導班子是如何達成共識、共同執行的?
范從海院長說,我是2008年3月調任到兒童醫院當院長的。作為淮海經濟區唯一的兒童專科醫院,我院承擔著這一地區的醫療、預防保健任務。由于歷史的原因,醫院的病房、門診已無法滿足患兒的需求,看病難、特別是住院難,在兒童醫院普遍存在。為了提升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院領導班子提出了“品牌創建年”的戰略定位。當年七、八月份,三鹿奶粉事件開始逐漸暴發,到兒童醫院檢查治療的孩子越來越多,最多時一天多達三四千人,加上孩子的家長,醫院人流量達上萬人,遠遠超過了應有的接待水平。那幾個月,全院干部職工累得脫了幾層皮,比打仗還累,幾乎撐不住了。但我們經受住了考驗——在兒童醫院住院的幾例很危重的患兒,經過規范科學的治療,全部康復出院,沒有一例死亡。免費篩查后有病的患兒也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治療。
后來全院干部職工都理解了、懂得了――創品牌是要付出努力、付出代價的,但這種付出值得!
第二年,市兒童醫院順勢而為,適時提出了“2009年是醫院規模建設年”的目標,當時醫院新大樓建設正在緊鑼密鼓,馬上要準備上新大樓了,醫院上規模更要上水平。干部職工要以良好的服務、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熱情,為新大樓做準備。
“感動服務年”,縮短了醫患之前的距離,贏利了社會的充分肯定
2010年是兒童醫院的“感動服務年”。這個主題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提出的?“感動”會讓醫生護士、給患兒及家長帶來什么變化?
范院長解釋說:兒童醫院有著其他醫院沒有特色,兒童醫療服務有其特殊性——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特別是獨生子女政策的普遍實行,一個獨生子女身上承載著3個家庭的快樂與幸福,對社會和諧穩定也有著很深影響。2009年11月份,“徐寶寶事件”給醫療界敲響了警示:“作為醫生護士,我們在尊重醫學規律、尊重疾病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再多一分耐心、多一份周到和細致,許多糾紛可以避免,許多后果也會杜絕或者減少發生。”所以,我們提出了“感動服務年”的定位,在具體的執行中,我們除了制定一整套詳細的考核標準外,還對醫護人員有一個硬性要求:“無論患兒還是其家長,要隨喊隨到”。
隨叫隨到,是要求醫生護士在病人需要幫忙時,你在場;需要治療時,你在場;需要咨詢求助時,你也必須在場。
“感動服務年”其實是在醫護人員中樹立了一種理念、傳達了一種思想,要求醫護人員在治療疾病時增強與患兒及家長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孩子的情況,作出科學合理的判斷。我們內科的醫生在診療時,曾問到一個經常感冒的孩子家長“你住在幾層樓、窗戶朝陽嗎”?
當時家長笑了:“看病還要看這些嗎?”醫生解釋說:“有些孩子家里不通風、陽光也進不來,導致孩子經常過敏、感冒,抵抗力差。”
2011年確立的“科學管理年”,為醫院帶來巨大變化
近年來,隨著醫院品牌建設、規模建設的快速發展,市兒童醫院的知名度、影響力、輻射力迅速增強,門診人次以每年數十萬的速度遞增,醫院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在快速發展進程中,要想使醫院在技術水平、服務質量、人員素質、管理能力上與硬件建設一樣“水漲船高、齊頭并進”,必須進一步加強科學培訓,強化科學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讓工作事事有人管,而不是有人總管事。
該院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對醫院科主任、護士長、醫技、后勤科室的負責人進行培訓,請南大醫院管理教授來授課,今年以來已開辦了17個班次的專項講座。醫院與新加坡南洋創新管理學院建立專項培訓合作關系,決定分批送人員過去專門培訓學習醫院管理,爭取把全院把所有科主任、護士長,門診、檢驗、輔助科室的主任全部培訓一遍。
范從海院長談到這個做法時說:隨著醫院進一步做大做強,打造精品名牌,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引導醫院中層干部學習了解國內同行的經驗,主動接觸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開拓視野、打開心智、提升能力。
2012年的主題,讓“責任”兩個眼,承載著更重的擔子
采訪中,記者聽到一位醫生有個很感人的解釋“行政人員的責任是什么?是讓臨床科室的主任、護士長放心地把后背交給你”……
徐州市兒童醫院將2012年確立為“責任年”,主要想傳達什么思想?“責任”兩個字的后背,有著怎樣的情結?
范從海院長說,責任是什么?是擔子、是壓力,是依靠。我們把2012年定為醫院的“責任”年,不是空泛地宣傳責任是哪一種概念,而是想將醫院的管理目標、醫療工作、行政工作、后勤工作等,真正落實到人、分工細化到具體的人身上。一個人擔起一個項目,對某項工作負責,全院900多個項目都有人負責、有人管理、有人落實,徹底杜絕了“有人總管事,但事事無人管”的現象。
責任年里,我們提出:
——行政后勤人員的責任是什么?是讓臨床科室的主任、護士長,放心把自己的后背交給你。把后面的事情交給你了,他們才能專心地做好自己臨床科研工作,把病人服務好。行政人員做好這些,工作才算合格、才算負責。
——科主任、護士長的責任是什么?是科里的醫生、護士把自己的前程交給你們。跟著你干,無論是前途還是事業,都能有所提高、有所實現,我放心地把前程交給你。
——對全院職工的責任是什么?凡是交給你的任務,你能保質保量地完成,確保病人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確信病人需要的時候,你有一個臂膀讓他依靠。
將2012年確立為“責任年”,是近年來兒童醫院從“感動年”時強調“作風建設”要求,上升至發展年的管理內涵層面建設,醫院已從規模效益發展逐步進入管理內涵的跨越。責任,就是對職能履行的考核;責任,就是居安思危,尋求發展的內涵保證;責任,就是把醫療護理的專業技術與社會屬性的有機結合;責任,就是患兒來徐州兒童醫院看病就醫,有個可以依靠的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