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傷指的是肌肉過度拉長,導致肌肉纖維的損傷。關節的扭傷出現在關節韌帶過度拉長或拉斷后。拉傷與扭傷多發生在摔倒或劇烈的活動時,對此病的治療一般可在家里進行,如果情況很嚴重,可以找醫生治療。
拉傷與扭傷的癥狀有:
1、疼痛與觸痛,隨著患部的活動而增強。
2、受損的關節腫脹。
3、肌肉痙攣(肌肉發緊,由非主觀性收縮所引起)。
4、如果波及到腿,就會出現跛行。
5、幾天后傷處還會出現青腫。
在受傷后48小時內,傷者最好采用休息、冰敷、施壓和舉起等措施。在傷后48小時內,不可對患部做熱敷。可以給孩于服用撲熱息痛,以減輕孩子的疼痛。12天后,腫脹與疼痛開始減輕,孩子便可以用患肢做些輕微活動。
如果受傷后,孩子的疼痛與腫脹嚴重(例如孩子不能用受傷的踝關節負重等),或者雖然損傷輕微,但幾天之內癥狀不減輕,應該帶孩子去醫院。醫生將對孩子的患處進行檢查,并安排做X光照相,看有無發生骨折。如果需要,可將患處用壓迫繃帶包扎起來,孩子可能需要使用拐杖或是吊帶。疼痛消失后,醫生會建議孩子多使用患肢做些活動,以加強肢體的負重能力,或把孩子轉給理療醫生。
父母要提醒孩子在體育運動前或是激烈活動前先做熱身運動,一般包括活動關節和肌肉,然后做些牽拉活動。
經過治療后,拉傷與扭傷一般在兩周內恢復正常,如果受損的肌肉和韌帶正常愈合,經過鍛煉、肢體會很快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不會造成永久性的殘疾。
重點推薦專家:魏建民,徐州市兒童醫院小兒普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市政協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徐州市小兒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市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專家、市青少年營養學會理事、市衛生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委員會專家。從事小兒外科臨床已30年,曾多次在國家級、省部級雜志上發表論文,獲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1次,徐州市新技術引進獎二等獎2次。在治療小兒先天性巨結腸、小兒膽總管囊腫方面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是徐州市兒童醫院外科創始人之一,也是徐州市小兒外科主要學科帶頭人。
技術擅長: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腹部腫瘤、先天性巨結腸、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小兒肝腫瘤、小兒甲狀腺腺瘤等小兒普外科的疾病治療,對纖維結腸鏡下治療下消化道出血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徐州導醫熱線:0516-85707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