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及營養學家經過近幾十年研究發現,人的心理狀態和情緒好壞頗受食物因素的影響。有位美國科學家發現,含糖量高的食物對憂郁、緊張和易怒行為有緩解作用。這可能與人體內血管收縮素(5-羥色胺)的變化有關。當人吃碳水化合物后,這種血管收縮素便會在大腦中不斷增加,人的精神狀態則會變好。當情緒急躁時,即刻吃些燴面、稀粥、糕點、巧克力之類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情緒就會立刻有所改觀。
德國營養學家福爾克·帕德爾教授研究發現,新鮮香蕉中含有能夠幫助人的大腦產生5-羥色胺的物質。這種物質類似化學“信使”,能將信號傳送到大腦的神經末梢,促使人的心情變得安寧、快活,甚至能減輕疼痛和苦惱。倘若你遇到難題,思慮過度或緊張不安,甚至招致嚴重失眠的話,不妨睡覺前食用些香蕉、脫脂牛奶、冰淇淋等,或者喝一些加蜂蜜的麥粥。這些可口甜食將會幫助你順利入眠,并且睡得更安穩。
無論男女老幼,當心理壓力過大,情緒欠佳時,體內消耗的維生素C要比平時多8倍。這個時候多食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水果和蔬菜,或者服用適量的維生素C片,常常能消除精神障礙,使心緒得以好轉。
多吃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粗面粉制品、谷物顆粒、酵母、動物肝臟及水果等,對糾正不良情緒及抑郁癥亦有顯著效果。特別是B族維生素中的煙酸,更能減輕焦慮、疲倦、失眠及頭痛癥狀。
當無名火上頭,無緣無故發脾氣,心緒不穩,甚至性格暴躁的時候,如能盡快吃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乳酪、魚干及蝦皮之類,或者直接服用鈣片,過不了多久,你自會感到情緒漸漸變得好起來。
一個人要想控制不良情緒和消除應激狀態,保持精神健康,除要加強學習,注意修養,維持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外,還要善于選擇能夠改善低落情緒的膳食,使精神重新振奮起來。尤其對那些比較容易罹患憂郁癥的老年人來講,盡管他們常表現做事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等征象,但若能注意飲食療法,同樣有助于他們從消沉、憂郁的心境中解脫出來,使其早日恢復身心健康,得以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