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導醫網 男科頻道:前列腺癌在歐美發病率極高,在高齡男性中僅次于肺癌,但在我國比較少見,近年發病率在增加。
病因病理:前列腺癌的病因尚未查明,可能與遺傳、環境、性激素等有關。前列腺分泌功能受雄激素睪九酮調節,促性腺激素的黃體生成素發揮間接作用。幼年閹割者從不發生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98%為腺癌,常從前列腺萎縮的外周部分發生,大多數為多病灶。本病的轉移途徑有三:①向附近組織或鄰近器官浸潤,首先侵及兩側葉,穿破被膜,至輸精管壺腹、精囊、膀骯頸和后尿道;②淋巴轉移可至骸內外腹主動脈旁淋巴結等;③血行轉移最常見為骨貧、脊椎、股骨。劇烈疼痛.,可發生病理性骨折。也可轉移至肝、肺、胸膜、腎上腺、腦等內臟器官。
[臨床表現] :別很大,與腫瘤分型有關。潛伏型、隱匿型皆無局部癥狀。臨床型局部癥狀與前列腺增生癥相類似。早期無癥狀。當癌腫引起膀骯頸及后尿道梗阻時可出現癥狀,血尿較少,部分病人以轉移癥狀就診,表現為腰背痛,坐骨神經痛等。故對男性原發灶不明的轉移癌,應排除前列腺癌。侵及膀骯頸后尿道,有尿道狹窄炎性癥狀,尿頻、尿急、尿痛、血尿和排尿困難。患者有慢性消耗癥狀,消瘦、無力、貧血。
前列腺癌可分三種類型:①臨床癥狀同前列腺增生癥;②隱蔽型,腫瘤小,不引起梗阻和臨床癥狀,可因體檢或出現轉移病灶(如骨盆、脊柱等)癥狀時被發現;③潛伏型,僅在組織行病理檢查時發現。
[診斷]
①直腸指檢:發現堅硬結節,正確率達80%;
②經直腸穿刺或經會陰切開前列腺活檢更為準確;
③血清酸性磷酸酶測定:可明顯升高。
④B超,同位素掃描:前列腺均有改變。
⑤X線:尿道造影后尿道膀骯頸移位;脊椎、骨盆、股骨、胸骨攝片,見有轉移性骨質破壞病灶。
[預防護理]
①老年人健康檢查時,應特別注意前列腺情況。
②利用現有一切手段進行細致檢查。
③對不能確診的患者,應定期隨訪,必要時早期切除。
[治療]
①手術治療:早期患者,局限在前列腺包膜以內的前列腺癌可行前列腺摘除術;晚期患者可行切除包括精囊在內的前列腺癌根治術;不能切除前列腺的,可切除雙側睪丸,緩解腰背劇痛。
②放射治療:用鈷60,或直線加速器,照射前列腺局部及盆腔腹部淋巴結。
③化療:化療常用藥物有環磷酰胺、5-氟尿嘧啶、氮芥等抗癌藥。聯合使用可減少各自反應,緩解癥狀,效果尤佳。④內分泌治療:去勢后繼用雌激素治療。
乙烯雌酚6-10mg/日,分3次服,連用2-3月。
雌二醇1-2mg/次,一月1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