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對周圍的聲響習以為常時,你是否知道,其中的某些聲音,可能會不知不覺地給孩子的聽力帶來損傷,而我們卻沒有覺察?
仔細地聽一聽周圍的聲音,或許你早已經習慣了,并沒有感到任何不適。可你知道嗎,在所有的聲音中,并不是每一種都“聲聲入耳”,其中噪聲就是我們應該遠離卻又很難完全避免的。而且相對于成人,孩子們更容易受到噪聲的傷害,給聽力帶來損傷。
環境學家們把我們生活環境中的噪音分成兩類:一種會使人焦躁不安,而另一種卻有可能造成毀滅性的后果。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可避免地會被各種各樣的噪音所包圍,隨著時間的推移,聽力在噪音干擾下不知不覺地減退。尤其是兒童,他們恰恰是最容易受到噪聲污染而造成聽力疾病的群體,而且往往是在沒有任何痛苦的情況下使他們的聽力逐漸減退。
高分貝的聲音是如何毀壞孩子們的聽力呢?主要是噪聲過度刺激了孩子們內耳里弱小但卻非常精密的‘感應接收器’。在孩子的耳蝸里通常有15000到20000個這樣的‘感應接收器’。一旦它們受到損傷,它們就不再能夠把聲音傳送給大腦了。
由于高分貝的噪音而導致的聽力受損是永久性的損傷。雖然助聽器可以幫助孩子們聽見聲音,但是,就像近視眼鏡不能治愈視力一樣,助聽器也不能從根本上治愈聽力損傷。
第一時間,察覺聽力損傷
專家認為嬰兒出生后的最初幾年是他們身心全面發育的重要時期,如果聽力減退就會對學習各種技能造成嚴重的障礙,尤其是在他童年的最初階段。如果孩子的聽力已經減退了卻比較晚才被發現,那么聽和說方面發育的關鍵時期就錯過了。也就是說,由于聲音不能通過耳朵的傳輸去刺激大腦的聽覺控制中心了,所以孩子的聽說能力在本該發育迅速的時期卻沒有任何進展。從而,也影響了孩子與人交流能力的發育和情感的發育,等孩子上了學,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不幸的是,孩子們聽覺方面的疾病常常被大人們忽視了。等到你注意到孩子的聽力出現了明顯的問題的時候,你的孩子很可能已經錯過了很多學習語言和其他重要技能的時機了。所以,父母應該細致入微地去觀察。另外,下面介紹一些孩子聽力減退后的癥狀,希望可以幫助父母及時了解他們的孩子在各個時期聽力是否發育正常。
新生兒:距離孩子20~50公分拍拍手,他沒有任何反應,或者他聽到你的聲音后并沒有安靜下來。
8~12個月:你孩子聽到熟悉的聲音并沒有轉過頭去,或者聽到人們的說話聲沒有對應地呀呀學語。
1歲半:孩子不能說出一些很容易發音的字,比如媽、爸,或者你讓他做那些你教過的動作,他一直不會做。
2歲:孩子沒有通過眼睛看見你的提示,他就不能按照你發出的一些簡單命令去做。
3歲:孩子不能斷定聲音是從哪里發出來的,或者他不懂也不會用一些詞,象走、我、進來、大等等。
4歲:孩子不會把有些比較近的經歷聯系起來,他不懂前后或者左右這些簡單的方向。
5歲:孩子不能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或者他說的話很難聽懂。
上學后: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聽力減退的表現是:經常性的漫不經心,精神散漫,注意力不集中,行為能力低于同一時期的孩子,或者頻繁地感冒或耳朵疼。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以上所描述的任何一個問題,或者他的行為能力達不到同一年齡段兒童的中等水平,你就要尋求醫生的幫助了。